您的当前位置:视神经麻痹 > 神经麻痹治疗 > 卫健委发话给孩子减糖伤肝又伤眼,
卫健委发话给孩子减糖伤肝又伤眼,
每晚20:10,精选育儿好文,不见不散
糖果虽甜蜜,多吃却是“甜蜜的负担”,特别是对孩子来说,多吃糖可不仅仅只是伤害牙齿健康这么简单……
文丨宾晋雯
来源丨孩子王(lovekidswant)
孩子的日常饮食少油、少盐、少糖,可一到过年就土崩瓦解,拜年串门,亲朋好友相聚,对孩子更是百般“讨好”,各种零食当然必不可少的就是糖果、巧克力。
对孩子来说,糖果诱惑力极大,一沾上就戒不掉了,更可怕的是还有金句曰:“大过年的,小孩要吃糖多大点事儿,买都买了,难道还藏起来不成?”
最近,有一条消息可以说是拯救老母亲的存在了——
今年2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健康口腔行动方案(-年)通知中,提到了关于开展“减糖”的专项行动:
“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限制销售高糖饮料和零食,食堂减少含糖饮料和高糖食品供应。向居民传授健康食品选择和健康烹饪技巧,鼓励企业进行“低糖”或者“无糖”的生产,提高消费者正确认读食品营养标签添加糖的能力。”
终于,对于孩子们的减糖控糖,不再只是老母亲们的执念了。
01
糖果虽甜蜜,多吃却是“甜蜜的负担”,特别是对孩子来说,多吃糖可不仅仅只是伤害牙齿健康这么简单——
年纪轻轻患上“富贵病”
都说糖尿病是“富贵病”,好吃好喝不运动才会让尿糖血糖升高,而脂肪肝更是中年人、肥胖人群易得的疾病。
可最近一则《糖对儿童的危害》科普短片中提到,这两种疾病已经开始在儿童群体中出现,而且呈上升趋势。
视频中,来自美国的儿科分泌学家指出,已经有30%的儿童表现出一些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特征了,二型糖尿病在儿童身上的发生率正在接近一型糖尿病。
而糖和酒精会对肝脏造成同等的影响,其二者的差别,只在于酒精来自哪里,但是肝脏并不在乎酒精是从哪里来的。
现代工业化作业的农业,为我们带来了极为丰富的物资,由此摄入超出人体所需的能量,会造成器官代谢的负担。
蛋糕、面包、曲奇饼干,这些孩子最爱吃的零食中,都添加了很多糖分,糖分孩子一旦多吃,就难免患上这种往往是中年人才容易得的“富贵病”。
小胖墩越来越多
孩子胖乎乎的,老人们会觉得养得好、很可爱,其实如果孩子体重超标变成胖乎乎的样子,对孩子的身体发育并没有好处。我们常说,糖是没有营养的东西,只是起到调味的作用,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随手拿起一包糖看看上面的营养成分表,我们会发现,糖主要是提供热能和碳水化合物,其他的营养元素并没有。
人体吸收不了的糖会转化为糖原,糖原会在身体内贮存。体内贮存的糖原给身体提供了大部分所需热量,所以很少需要燃烧脂肪供应能量,脂肪不燃烧就会在体内堆积从而长胖。而碳水化合物正是会让人产生饱腹感的东西。
高甜的食品更是使人上瘾,让人失去对食物摄入的控制力,不自觉得就摄入过多,成年人都忍不住多处,更何况自控力更差的孩子们了。
这样一来,吃糖即影响了孩子的胃口,使得孩子不爱吃饭,又会让孩子长胖。
不抽烟却一口小黑牙
在我们小区里,有一个白白净净大眼睛的小妹妹,才刚满两岁就一口小黑牙,明明是可爱的娃娃,笑起来却让人觉得可惜。
孩子妈妈跟我说,还不到一岁孩子奶奶就爱给孩子买糖吃,刚开始吃肉的时候就给孩子做糖醋排骨。哪个孩子能抵抗住糖的诱惑,加上平时不注意清洁,久而久之孩子的牙齿也变得黑黑的了。
口腔中含有正常的细菌,细菌和甜食的碰撞会产生酸,这种酸的腐蚀性特别强,在吃完高糖食物没及时刷牙的情况下,酸会附着在牙齿表面,把牙齿腐蚀出一个洞,这就是龋齿。
也许老母亲们可以做到饭后及时给宝宝刷牙,但我们很难保证每一次吃糖之后都能够给宝宝清洁口腔,因此少吃糖、控制糖,也就成了老母亲们心心念念要做的事情了。
导致孩子视力下降
曾有学者做过实验,给家兔喂养过量的蔗糖,结果兔子发生了近视;还有一位医生也用过量的蔗糖、葡萄糖饲养家兔,结果家兔的下一代也患有近视。
由此可见,吃糖过多不仅对自身视力造成影响,甚至会影响下一代健康。
专家表示,吃糖过多会影响眼球壁的坚韧性,致使眼轴伸长,还会造成角膜睫状肌发生退行性病变,使眼球壁弹力减退而发展成为近视。而甜食吃多了会导致血糖上升,血浆渗透压上升,房水和晶状体的渗透压也随之升高,一旦引起晶状体凸度和屈光度增加,会使得近视度数直线上升。
此外,吃糖过多会造成维生素B1的缺乏,维生素B1能够促进视神经系统的发育,对视神经有养护作用,其含量的高低会影响到视神经的状态。如果缺乏维生素B1就会出现眼睛干涩、视力模糊、易疲劳等症状,甚至引发视神经炎。
甜食综合征
甜食综合症学名“儿童嗜糖性精神烦躁症”,主要是因为糖分摄入过量造成。儿童摄入糖分过量,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活动,表现出精力不集中、爱发脾气等症状。过度摄入糖分,会干预人体对必要氨基酸、脂肪酸、微量元素”的“吸收”,导致营养失衡。
0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只是建议2岁之内辅食尽量保持原味,不加盐、糖以及刺激性调味品,以便保持口味的清淡。
通常宝宝在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1岁以后渐渐向大人的饮食过渡,可以开始添加食品调味料,孩子也就开始接触到糖了。
家长们都想要让宝宝少吃糖,但是究竟可以吃多少呢?
现代营养学的健康吃糖标准是:每公斤体重每天0.5克糖,即体重60公斤的人每天吃糖应控制在30克以内。
根据美国心脏协会发布的声明,2岁以下的儿童应该尽量避免食用添加糖。幼儿每天只应该摄入17克的糖分,约是5块方糖的量。而比如一条巧克力棒就含有大约6块方糖的糖分(4g);一小杯果汁含有超过5块方糖的含量;一罐可乐大约等于9块方糖。因此一天多吃几次甜食必然会导致孩子的糖分摄取过多。
那么更小月龄的宝宝可以食用什么样的糖,食物中的添加糖要如何避免呢?
0~6个月
半岁以内的宝宝只能代谢最简单的糖类,如乳糖、蔗糖,而且这些糖类都只需要从食物中摄取就好,并不需要额外添加。
6~12个月
从6个月开始,宝宝们已经开始分泌淀粉酶了,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开始消化多糖淀粉了,因此在6个月左右,老母亲要及时为宝宝添加辅食,为他们提供更充足的能量。
营养学家建议宝宝们的第一口辅食是含铁米粉,老母亲们也会注意米粉是否含铁。可有些品牌为了米粉更加适口,会添加白砂糖或者冰糖,但其实淀粉里就已经是含有糖分的了,所以老母亲们在购买婴儿米粉时也要注意看看配料表哦,要选择无糖米粉。
除了白砂糖、冰糖,一些看似不算糖的食品甜味剂也要尽量杜绝,比如蜂蜜、玉米糖浆、葡萄糖。
1~3岁
从1岁开始,宝宝的辅食渐渐向成人过度,这也意味着他们将接触到更多的食品添加剂及甜味剂,而由此接触的糖也更多了。
比如酸奶中还有乳糖,自然要选择无糖酸奶;水果中含有果糖,自然也就不必要再喝果汁;米饭中的淀粉含糖,烹饪时也就没必要额外加糖了。
有很多打着“儿童专用”旗号的调味剂里,依旧添加了白砂糖、蔗糖、葡萄糖等甜味剂,建议家长们在选购宝宝食品添加剂时,多看看配料表,酌情选择。
03
不用白砂糖,照样做出可口的美食。
当宝宝开始和大人一样吃饭后,很多家长会担心宝宝的食物太过于简单,没有味道不够吸引。
其实想要让宝宝的菜肴和零食里有丰富的口味,也不一定需要用到糖哦,番茄的酸甜,香蕉和红薯的清甜,还有奶粉里的乳糖甜味,都是最好的天然调味剂。
巧用番茄,酸甜可口
将番茄去皮切成小丁,加水小火煎成酱汁状,这时的番茄汁会十分丰富,味道也足够浓郁。
用煎好的番茄酱汁代替外面购买的番茄酱,既增加了口味,又远离的食品添加剂,添加到宝宝的菜肴里,一样风味十足。
香蕉代替糖,一样做蛋糕
准备食材:
1根香蕉(想要更甜可以用2根)、g低筋面粉、一颗鸡蛋、30g牛奶、20g植物油。
做法:
香蕉用勺子压烂,保留颗粒状;
香蕉泥、鸡蛋、植物油、牛奶倒入容器中搅拌均匀;
筛入低筋面粉,搅拌均匀;
送入烤箱度,中层烤30分钟,没有烤箱的也可以用电饭锅哦,只是做出来没有烤的那么蓬松。
红薯香甜,薯泥绵绵
准备食材:
红薯g、奶粉50g、熟芝麻一小把
做法:
红薯去皮上锅蒸熟
蒸熟的红薯放入碗中,用勺子捣成薯泥
放入奶粉搅拌均匀
撒入熟芝麻
04
关于宝宝吃糖的问题,一直都是老母亲们心中最重要的事情,不给吃糖担心孩子尝不到味道会更加好奇;放手让孩子吃糖,又担心这样那样的问题发生。
孩子总会长大,要面对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无限的诱惑,作为家长,我们与其一直控制着孩子,倒不如放手让他们学会自我约束,培养他们的自控力。
就像作家尹建莉说的那样,一个没有机会进行自我掌控的孩子,不可能学会自我控制。一个不被信任、总是被当成小偷异样提防的孩子、很难发展出诚信、自尊的品质。
家长给孩子立一个吃糖的规矩,告诉他们什么时候可以吃糖,什么时候不可以吃糖;再向他们解释为什么吃糖需要控制,吃糖的坏处又是什么;把吃糖的管理权还给孩子,让他们学会自控,而我们和他们一起执行、帮助他们监督。
孩子的成长,就是从这每一件小事开始迈步的,从不做“小糖人”开始,让他们学会自我约束。
本文转载自孩子王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里白癜风怎么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