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视神经麻痹 > 神经麻痹治疗 > 朋友们别光顾眼睛了,耳朵也要聋了丨一

朋友们别光顾眼睛了,耳朵也要聋了丨一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请爱惜。

睡觉时要关卧室门吗?有定论了!

睡觉时要关卧室门吗?反正,我妈不让我关门睡觉,说房间不透气,怕我窒息而死。还有,隔壁的王二狗怕黑,房门必须留一条小缝。

下面这则消息我必须要分享给我妈和王二狗——睡觉时要关卧室门吗?有定论了:它隔开的是生死!

美国一位消防员在网上向大家科普了一个重要的防火盲区。

“作为家长,很难说服孩子们关着门睡觉,他们总是希望门稍微打开一点。我在学校里做了很多防火科普工作,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向孩子们强调:关上门睡觉是多么重要的事!”

不久前,美国某小镇的一处民宅发生了火灾,所幸房主和宠物犬都没有危险。但接下来的两张照片足以证明“关门睡觉”的重要性。下面就一起来看一下,当天火灾中门两侧的惊人对比:

△卧室门外侧,即靠近火源的一侧:墙壁和门已经完全被烟熏黑

△卧室门内侧:除了门框被熏黑外其余部分基本完好

消防员在帖子中说道:关闭的卧室门在外侧严重受到火灾损伤时,仍能较好地保护卧室内的陈设。

而如果这是一间有人住的卧室,那这扇关上的门就足以挽救一条生命。

据调查研究显示:

在家庭火灾蔓延期间,闭门卧室的平均温度低于华氏度(约37.7℃);而开门室的平均温度可能超过0华氏度(℃),足以融化屋内的电器和摆设。

△门内vs门外

除了高温外,火灾最可怕的是浓烟和一氧化碳中毒。在上面的图中,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出卧室门对阻隔烟雾的重要性。那么一氧化碳呢?

美国消防安全研究所(ULFSRI)实验得出,开着门的卧室一氧化碳含量飙升至00ppm,而关闭房门的卧室里一氧化碳水平是前者的十分之一。

对于家庭防火来说,关门就更为重要。

据美国消防局和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统计:美国大约一半的家庭火灾死亡事件,发生在晚上11点至早上7点之间。也就是通常人们进入卧室入睡的时间。

这段时间里发现火情和逃生的速度都比较慢,而关上房门很可能就能保护无法自己逃离现场的婴幼儿和老人的生命。

仅仅开关门之间就有如此强烈的对比,按消防员叔叔的话说:这道门隔开的就是生死!

为了改变人们的观念,美国消防局提出了“ClosBforYouDoz”——睡前关好门的口号。

一道门可以隔热、隔烟和隔毒,为救援和逃生争取宝贵的时间。关门保命,是时候养成关门睡觉的习惯了。

春节连续熬夜追剧,视网膜脱落

外患内忧,昂立少儿提醒您,玩乐千万种,适量第一条。用眼不规范,眼前一摸黑。这不,这个春节假期,武汉一女士连看电视剧几天,然后发现自己视网膜脱落了。

深度近视,连续熬夜追剧。30岁的张女士,读初中起眼睛就近视了,从事文字工作的她,常年用眼导致近视程度越来越深,如今已有度。

今年春节,难得有点空闲,想到前段时间同事讨论得热火朝天的电视剧一直没空看,假期正好补一补。于是春节那几天晚上,拿着平板的她每天熬夜看到三四点才睡。

右眼不适但追剧不放弃,酿成大祸。前几天,她突然感觉右眼前有一些像蚊子一样的小虫在飞,怎么赶也赶不走。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她,到了晚上依旧追剧。

一天早上,张女士一睁开眼就发现,右眼不管看到哪里都好像有一只黑色的手挡在眼前。着急的她,医院就诊。检查后发现,原来竟是患上了孔源性视网膜脱落,需要尽早手术治疗。

眼睛要爱惜,若有不适要警觉。医院医师解释道,随着高度近视者的眼轴逐渐变长,视网膜会被牵拉得越来越薄,所以高度近视人群视网膜脱落的风险要比正常视力者高30倍。

一般来说,身体接触性越强的活动,越容易发生视网膜脱落的危险,像踢足球、打篮球、拳击、熬夜等等。因此,尤其要避免这类剧烈高速运动,重体力劳动,还要避免用力揉眼。

贴心提醒

1、不要长时间地盯着电子产品。

一旦出现视力模糊、视野变暗、眼球后方有疼痛,要特别警惕视神经炎的可能,及早确诊治疗,视神经炎导致的视力下降在两周以内都还有机会能够挽回。

2、平常用眼较多的人群,应该多搭配有益眼睛的果蔬。

如老南瓜、猕猴桃、蓝莓、黄玉米、土鸡蛋黄、红西红柿等含有叶黄素和维生素A的养眼果蔬。因为叶黄素是我们人体无法制造的,缺乏它人的眼睛就会出现视力模糊、视野变暗等症状。

3、视网膜脱落通常都无疼痛感。

初期症状便是视力下降,常有黑影飘,眼前频繁闪光等。因此,一旦发现上述症状,不论是高度近视患者,还是普通人,都要引起重视。建议近视眼患者需每半年至一年需检查眼底一次,排除眼底疾病。

别担心眼睛了,你都要聋了!

耳朵也保不住了?!近日,联合国下属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数据称,目前全球有约11亿年轻人(12-35岁之间)正面临无法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例如用手机听音乐)是造成风险的重要原因。

好像要聋了,要聋了,聋了,了......

先别忙着慌张和绝望!面对“即将耳聋”这个未来,我们首先要搞明白:什么叫听力损失?

要想听到声音,总共分几步?简单来说就三步:

1、声波带动空气振动传入耳道,撞击鼓膜,带动中耳内的听小骨一起振动;

2、振动经过耳蜗后带动听毛细胞振动,并将该振动转化为电化学信号;

3、听神经将电化学信号传递到大脑,大脑进行理解后,让你“听到”声音。

△我们的耳朵就长介个样子!

在整个“听”声音的过程中,耳蜗内的听毛细胞(不是耳朵毛!)成为了我们听到声音的重要助手,而我们所说的听力损失,也就是这群“小助手”出了问题。

如果要通俗易懂地回答为什么“高于安全水平音量会造成听力损失”的话,那么原因就是:过大的音量带来太强烈的振动,把你最宝贵又不再生的听毛细胞震坏啦!

1、浙江宁波一名22岁的男子每天有至少四到五个小时,戴着大音量耳机听音乐,这种情况持续了两年多。经诊断,他的听力损失达到50分贝,相当于中等程度的听力损害。年纪轻轻的小伙子,听力竟和九十岁的老人差不多。

2、南京一位大学生喜欢听MP3,经常听着听着就睡着了。有一天他突然听不见了,经诊断,属于重度听力障碍。医生说,“耳朵损伤太严重了,所以治疗效果不太好。”

孩子们,这都是血的教训啊!

欧盟曾出具调查报告称,戴着耳机听音乐,耳机声音超过85分贝,时长超过30分钟,可能引起暂时性听力下降。如果每天超过89分贝音量听音乐,时长达一小时,持续5年就可能永久丧失听力。

如何保护听力免受损伤?

1、减少耳机使用时间,严格遵循“60-60”原则。所谓“60-60”原则是指一种国际公认的保护听力的方法,即:使用耳机时,音量一般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能调至更低最好;连续使用耳机的时间则不宜超过60分钟。成人每天戴耳机不要超过3~4小时,未成年人不超过2小时,并且每次佩戴耳机30~40分钟后,就要让耳朵得到充分休息。

2、千万别戴着耳机睡觉,睡觉过程中姿势难以掌控,在造成噪声伤害的同时也容易压迫耳机,给脆弱的耳朵带来物理伤害。

3、不要在嘈杂的环境中听音乐,当你发现在嘈杂环境中音量调大到60%的时候还听不清那就该摘下耳机了,再接着听只会损伤耳朵;

4、使用具有降噪功能的耳机,主动降噪耳机可以很好地保护听力,减少听音乐时的噪音影响,从另一方面帮助我们降低耳机音量。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请爱惜。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好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费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tw.com/sjmbzl/10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