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视神经麻痹 > 神经麻痹预防 > 面神经麻痹特效穴
面神经麻痹特效穴
面神经麻痹特效穴容
合谷穴透劳宫穴.左边针左,右边针右.特效
治疗面肌痉挛的好方法治疗方法:
1.穴位选翳风(患侧);药物为当归注射液2ml,
2方法:患者取坐位,头部向前倾,患处进行常规消毒,将盛有药液的7号注射针头刺入,针尖向上后,进针约2.5--3cm,待针下有酸麻胀痛感时,将药液注入,量约1--1.5ml左右,5分钟后患侧面部出现发烧感,同时面部肌肉停止抽动,每周注射2次,6次为一疗程,停一周后再继续下一疗程。经本人应用其效果不错的,大部分患者治疗1--2次显效,平均4次痊愈。个别患者治疗6次以上。
祖传膏药治面瘫神效处方:麻油四两蓖麻子四钱血余四钱冰片三分漳丹二两制法:同一般熬法用法:每贴重五钱,左歪贴右,右则反之注意:在贴膏药前先将腮内紫血管用三棱针刺破后再贴膏药。家传已五世,治愈病例不可胜计。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其他疗法容1.针灸疗法
针灸治疗本病使用最为广泛,疗效也较好。
(1)针刺:
①分期针刺治疗:在急性期以祛风通络为主,用梅花针叩颊车、地仓、下关、四白、阳白、翳风;加针刺患侧曲池、完骨和健侧合谷;恢复期以活血通络为主,针刺阳白透鱼腰,太阳透下关,地仓透颊车,巨髂透四白;慢性期以调理气血,平衡阴阳,针药配合治疗,在恢复期取穴基础上,肝肾阴虚者加针刺太溪(补法)、太冲(泻法),服六味地黄丸,脾胃虚弱者加针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均用补法,服补中益气丸。治疗例,痊愈72例,显效22例,有效12例,无效4例。(肖伟.分期针刺周围神经麻痹例.安徽中医学院学报,:45)
②针刺主穴与辨证取穴相结合:主穴取阳白、攒竹、竹穴、四白、地仓、迎香、颊车、风池、合谷。病及少阳轻者加外关,风寒入骨加中脘、足三里,肝胆湿热加阳陵泉、行间、冲阳,以泻法为主;肝肾亏虚者加太溪、肾俞、太冲,用补法。共治疗75例,痊愈47例,显效15例,好转9例,无效4例。(何树槐.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75例的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0~12)
③局部取穴与循经取穴相结合:局部取穴为下关、颊车、太迎、地仓、巨髂;循经取穴在手足阳明两经隐性循经感传线上取曲池、手三里、上廉、下廉、温溜、足三里、上巨虚、丰隆。治疗例,治愈75例。(郝全凯.隐性循经传线治疗口喁的临床运用.中国针灸,:23~24)
临床运用针刺,手法常常是取效的关键。综合而言,针法主要有:
①常规针法:属面部及远端取穴相结合的方法,适用于各种不同病因所引起的面瘫。面部取穴以症而论,一般面部每取5~6穴,远端取3~4穴即可,诸穴交替使用。操作方法:根据不同年龄和患病时间长短,采用不同的补泻手法或调法。
②浅刺法:浅刺法适用于婴幼儿的面瘫,因小儿面部肌肉浅薄,加之形气未育,血少气弱,故宜本法。操作方法:常规选穴,使用28~30号毫针,快速进针,快速出针,针刺深度3~5mm即可。
③挂钩疗法:挂钩疗法又称滞针疗法。于口角歪斜严重者(健侧露齿4~5个)。操作方法:选用26~28号3~4寸毫针从颊车穴皮下,然后右手用力向单一方向推动面颊,针尖直达地仓穴皮下。然后右手用力向侧牵拉,使地仓处出现肌肉皱缩,歪斜的口角渐趋正常,根据患者的耐受力可牵拉4~5次,然后令患者本人用手捏住针柄向侧耳部牵拉15~20分钟,后将针逐渐退出:如退不出,到留针时间,术者则手持针柄向相反方向捻转再将针退出,注意退不出时不可强力外拉,以免给病人造成痛苦。
④接针法:接针法是将针首尾相接,方向一同,排成一行的针刺方法,本法适用于口角歪斜或口角下垂之严重者。操作方法:选用2寸毫针3支,从地仓穴依次每隔2cm左右进针1支,使每支针首尾相接,直达颊车穴,以加强针力,促使病患尽快恢复。
⑤点刺法:点刺法为浅刺皮肤的一种方法,适用于面瘫眼睑闭合不紧或不全,口唇周围及面颊麻木者。操作方法:常规消毒,用1寸长毫针,将上下眼睑撑开绷紧,右手持针快速点刺,用力要一致,切忌刺人皮下或出血,有痛即可,每日1次,口唇周围,面颊麻木者针法亦然,效果满意。
⑥刺血法:刺血法是口腔内放血的方法。久病面瘫甚者,其患侧口腔内多数出现条状硬结,色白,患者常感面颊拘紧不舒,当刺出血后,面颊即感舒适,活动轻松。操作方法:令患者张口,严格局部消毒,以手抵住面颊。术者右手持三棱针,将硬结刺破出血二三处,随即将血吐出,每周可刺3~4次。
⑦巨刺法:巨刺法是指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的针刺方法。本病适用于陈旧性面瘫及新病而兼面痛者。操作方法:新病面瘫,先针健侧1~2次,后针患侧,陈旧性面瘫或已形成倒错的要泻健侧,补患侧,左右交替针刺。选穴同常规法。
⑧齐刺法:齐刺法也称集合刺,三针刺法。适用于久病面瘫,预防痉挛或已见痉挛者。操作方法:选择1.5寸毫针3支,当中直刺l针,深l寸左右。
⑨叩打法:叩打法是用梅花针叩刺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新患面瘫、陈旧性面瘫以及久病肌肉萎缩者。操作方法:针具及叩刺部位消毒后,以右手拇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住针柄,食指伸直按住针柄中段,针头对准皮肤叩击,运用于腕部弹力,使针尖刺入皮肤后,立即弹起,如此反复叩击。新病者叩打至潮红,陈旧与肌肉萎缩者叩打至击血。
⑩口针法:是针刺口唇内上面“瘫点”治疗本病的方法。适用于口角歪斜严重伴口角下垂者。操作方法:用左手将患侧面部颧肌处皮肤向眼的方向上推,随之口唇内(红唇上)则出现一凹形沟,向沟中上刺人,呈15。角直透四白穴。然后令患者用同侧食指推按,使针渐渐退出,致口角向上牵拉,趋于正常。
(2)灸法:灸法是指用艾条灸面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陈旧性面瘫经络虚损者。患侧取下关、地仓、颊车、翳风、阳白、瞳子髂、足三里等,健侧取合谷。每次取5~7个穴,针刺后留针,取艾条点燃,对面部针刺部位依次温和灸,每穴3~5分钟,停灸5分钟后起针。治疗例,痊愈82例,显效13例,好转5例。(蒯本真.温灸配合针刺治疗面神经炎例.针刺研究,:)
2.穴位注射疗法
常用的穴位注射药物有:硝酸士的宁注射液、氢溴酸加兰他敏、维生素B。、维生素B12等。
注射穴位:牵正、温溜、太阳、翳风、迎香、地仓、颊车等穴。
操作方法:进针5~10分钟,待有针感后注射药物。每日1次,lO天为一疗程,1~2个疗程即可以恢复。
3.拔罐疗法
拔罐方法是指将罐拔于面部口角旁进行治疗的方法。适用于口角歪斜。操作方法:选用2号或3号罐一个,采用闪火法或投火法,将罐拔于距口角旁1.5~2em处,使歪斜的口角牵拉于患侧,起到行气活血、祛风通络的作用,可加强针法的效力。
此外尚有刺血拔罐法。操作方法:先用皮肤针叩击穴位(患侧地仓、和髂、夹承浆、颊车、下关、阳白、四白、翳风、太阳等穴)使少量出血后,配用小口径火罐,吸拔5~10分钟,隔日1次,在炎症期或后遗面部牵拉有“倒错现象”时,效果较好。
4.敷贴疗法
敷贴疗法是运用药物直接作用在局部或穴位敷贴的治疗方法。商希乔用斑蝥1.5g,巴豆1.5g,共研细末,蜂蜜调成稠糊状,均匀涂在纱布上,贴于病侧下关与颊车二穴连线中点上,共治疗80例,治愈78例,占97.5%,无效2例。(商希乔.斑蝥和巴豆敷贴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80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7):~)
5.物理治疗
采用红外线或微波透热治疗。即:急性期可在茎乳突孔附近热敷,或给予红外线照射、短波透热或超声波治疗,有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水肿,并能减轻局部疼痛症状;恢复期可选用碘离子透入,或局部热敷、按摩,或感应电等治疗。
6.自我按摩
自我按摩疗法:揉患侧面部(下部面肌往上揉,上部面肌往下揉),每次5~10分钟,每日2~3次,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穴位按摩:可重按下关、地仓、人中诸穴,以酸胀为度。
版权声明:
1、本文来源于网络,转编/姜伟。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2、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联系(北京最权威白癜风专科北京白癜风病医院哪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