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视神经麻痹 > 神经麻痹预防 > 原创中医辨证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
原创中医辨证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
作者简介:闫支花,主任医师,研究方向:针灸治疗疼痛性疾病。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贝尔市麻痹,属祖国医学“口眼?斜”,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发病原因有感染性、创伤性、神经源性及代谢因素等多种,临床检查抬眉、皱眉、闭眼、耸鼻、示齿、努嘴、鼓腮等均出现不同程度障碍,进食时食物滞留于患侧口颊间,饮水、刷牙时从患侧口角漏水。
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于春秋季节,中西医治疗面瘫的疗法众多,但治疗不当便会遗留后遗症。现代临床普遍认为中医结合特别是针灸治疗该病为首选疗法,且针刺疗法应贯穿该病治疗始终。但一味笼统的针灸治疗,不注意分期、辨证,不注意取穴、针刺深浅、强弱,往往影响病情转归、预后。
本病多由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侵袭,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肉纵缓不收而发病。
初期外邪初袭而未盛,正气微耗而未衰,治疗的关键是祛邪解表,故针灸治疗宜少穴、浅刺、不行针,否则刺激过强使正气耗伤、疗效下降。
中期为正邪交争阶段,但邪仍盛、正渐衰,病机常转归为经脉痹阻、气滞血瘀,应用中药活血祛瘀、理气通络以扫清余邪,重用针灸、多取穴并提高刺激量以增扶正之功、祛邪之力。
后期病机多虚中夹实,一方面经过前期正邪交争,正气已虚,另一方面邪气未尽去,故治疗主要需补虚扶正,运用中药补气养血为主,针灸疏通经络,多取穴、轻刺激,以免“雪上加霜”、正气更虚,造成不能彻底治愈。
经过以上各期治疗,绝大多数面瘫病人均能治愈,但也有少部分病人因体质因素如年老体弱或伴发耳后面部带状疱疹感染者,遗留某些部位面肌功能恢复较差的后遗症状,治疗难度较大,见效慢,故应根据病情变化取穴治疗,即症重部位局部增穴,症轻部位减穴,功能完全恢复部位停用任何穴位,且此期针灸治疗在分期治疗中应取最小治疗力度:浅刺、微刺。根据科学分期、合理的辨证,给予恰当的选方用药,取穴准确、刺激轻重合宜,可使病程缩短、痊愈率增高。
需要指出的是本病的愈合还与病程长短、病情轻重有明确关系,即病程愈短、病情愈轻,疗效愈好,痊愈率愈高;反之则疗效愈差,痊愈率愈低。
面瘫的分期辨证治疗是为了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由于致病因素不同,故面瘫虽分为四期,但各期间并无绝对的时间及症状、体征分界线,临床治疗当视病情而定,不可绝对化确定。
R.6A
—()11——01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