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视神经麻痹 > 神经麻痹预防 > 头条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伴视
头条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伴视
本文作者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张雄泽文峰,本文已发表在《眼科学大查房》年第2期。
摘要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一种自限性的眼科常见疾病,眼底造影显示的黄斑区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以及炊烟样或墨渍样视网膜色素上皮渗漏为其典型表现。严重的或药源性CSC患眼的脉络膜血管高通透性可引起富含纤维蛋白成分的血浆外渗,沉积于视网膜下而呈现为实性病灶外观,易误诊为炎症性疾病(脉络膜炎)或眼底肿瘤而延误治疗,临床上应综合各种眼底影像学检查特征并参考对侧眼情况加以鉴别。糖皮质激素是CSC治疗的禁忌。CSC患眼的视网膜下纤维蛋白沉积多数随着视网膜下液的吸收而消失,少数纤维化或新生血管化可产生不可逆损害。
1.病例介绍
患者男,40岁,因“左眼突发视物模糊10个月”来我院就诊。患者于10个月前熬夜打麻将数天后突发左眼视物模糊,不伴眼红、眼痛。既往体健,家族史无特殊。
10医院就诊,具体不详,左眼视物模糊进行性加重。7个医院,眼科检查示:右眼视力1.2,左眼视力0.2;双眼前节正常,右眼底正常,左眼视盘颞下见黄白色新生物;B超示左眼下方广泛视网膜脱离,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示视盘颞下病灶呈视网膜下遮蔽荧光,病灶上缘和颞下缘染料渗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示病灶呈视网膜神经上皮下强反射团突入视网膜外层,伴周围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ED)(见图A)。血常规和血沉正常。诊断:①左眼视网膜渗出性脱离;②左眼眼底新生物性质待排(脉络膜炎?)。给予地塞米松10mg/d静脉滴注治疗4d,后改予泼尼松20mg/d口服治疗2个月。
患者症状无明显好转,遂于5个医院就诊,眼科检查:右眼视力1.2,左眼视力0.2;左眼B超、FFA和OCT检查结果大致同前(见图B)。诊断:左眼眼底新生物性质待排(转移癌?)。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胸部X线摄影、全腹B超、肿瘤标记物全套和血清结核抗体等检查,未见异常。加行右眼FFA和OCT检查示黄斑颞侧PED;双眼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示,双眼后极部脉络膜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强(见图B,C),左眼视盘颞下病灶呈弱荧光,病灶周围脉络膜血管扩张显著伴渗漏和染料积存。补充诊断:双眼继发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停用泼尼松口服治疗,建议患者行左眼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的治疗,患者拒绝。
4个月前医院就诊,眼科检查大致同前,诊断:①左眼脉络膜炎;②双眼继发性CSC;给予左眼曲安奈德20mg球后注射。20d后无明显好转,复查左眼FFA示视盘颞下病灶的颞下缘见显著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渗漏;给予左眼渗漏点激光光凝治疗。治疗次日患者诉左眼视力模糊加重,检查左眼视力0.08,左眼底情况大致同前,建议观察。2个月后患者诉左眼视力进一步下降,检查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0.08,右眼底大体正常,左眼底视盘颞下病灶范围稍扩大,边界欠清。OCT示双眼黄斑区神经上皮浅脱离,左眼视盘颞下强反射团块较前略增大,病灶累及视网膜内层。复查FFA示右眼黄斑颞侧PED消失,黄斑上方新发RPE渗漏;左眼视盘颞下病灶早期呈弱荧光,晚期明显染料着染,病灶颞下缘渗漏已消失,而病灶上缘渗漏明显。建议患者行双眼激光光凝治疗,患者拒绝并离院回家。期间无特殊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