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视神经麻痹 > 神经麻痹治疗 > 玻璃体后脱离与老年人黄斑微血管的关系

玻璃体后脱离与老年人黄斑微血管的关系



白癜风是怎么得的 http://pf.39.net/xwdt/160320/4793729.html

目的:探讨老年人玻璃体后脱离(PVD)不同阶段与黄斑微血管的关系。

方法:对例65岁无视网膜病变的只眼睛的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OCT血管造影和彩色眼底图像进行评估。玻璃体增强显示模式将PVD分类为无明显PVD(0/1期),视网膜中央凹与视盘玻璃体粘连(第二阶段),视盘粘连(第三阶段),或完全PVD(阶段4)。微血管参数,包括中央凹无血管区(FAZ)和血管密度(VD),分析它们与完全PVD的关系。此外,PVD和中心视网膜厚度(CRT)之间的关系也被讨论。

结果:

总共有80只、31只、31只和只眼睛被分别分为0/1、2、3、4期。采用多变量混合效应模型,平均表面FAZ面积在第4阶段比第0阶段小(0.29vs0.32mm2);P=0.),第4期的平均表面VD较第0期低(34.96%vs35.24%);P=0.)。然而,PVD与深黄斑微血管参数或CRT没有显著相关性

结论

完整的PVD与黄斑浅表微血管的FAZ面积和较低的VD有关,而与中心视网膜厚度无关。

介绍

玻璃体后脱离(PVD)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生理现象之一。表现为玻璃体凝胶液化,玻璃体视网膜附着力减弱。它产生闪光和飞蚊的症状,对黄斑裂孔、视网膜上膜、玻璃体视网膜牵引综合征、视网膜脱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等多种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预后起关键作用。因此,关于发生在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病理,讨论PVD是不可或缺的。在日常临床应用中,可通过裂隙灯生物显微镜和间接透镜观察到。然而,近年来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的发展,特别是带增强玻璃体可视化模式的扫描源OCT(SS-OCT),使得对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评价更加详细和精确光学相干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OCTA)是基于高分辨率的体积血流数据的运动对比成像。它可以生成视网膜的血管造影图像切片,以及在不同视网膜深度无创三维血管映射视网膜微循环。最近,OCTA已在临床研究中得到评估,证明对视网膜疾病[8]特别有用。据报道,OCTA拍摄的图像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和AMD的严重程度和临床病程有关。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在东京市区的社区居住老年人中,使用SS-OCT评估的周围血管病变与通过OCTA获得的黄斑微血管参数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方法参与者:

这项横断面研究是在年进行的,作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的一部分,纳入了东京西北地区板桥区社区居住的老年人口。该队列研究自年开始实施,名为OTASSHA-KENSHIN(意为老年人健康的医疗检查),得到了东京老年医学研究所机构审查委员会和伦理委员会的批准[13,14],并按照《赫尔辛基宣言》进行。

在OTASSHA-KENSHIN研究中,65岁及以上的社区志愿者每年接受全面的临床检查,包括血液检查、身体成分测量、认知功能测试以及共病和社会背景问卷调查。年,除了这些年度综合检查,参与者还在经验丰富的验光师的指导下接受了眼底彩色摄影、OCT和OCTA检查,但这些验光师并不知道本研究的目的。

本研究排除标准如下:1)有视网膜病史(即:如,DR,RVO,AMD,青光眼,近视黄斑病变,视网膜上膜),或通过问卷报告,或通过眼底照片,OCT,或OCTA通过本研究获得的证明;2)图像质量欠佳,通过内置软件来衡量(即例如,智商值在40或以下的人;3)OCTA成像运动或遮挡

OCT/OCTA图像采集

参与者使用SS-OCT(DRIOCTTriton;其波长为nm,采集速度为每秒,,组织的轴向和横向分辨率分别为7和20μm。两名训练有素的操作员为每只眼睛捕获标准的4.5mm×4.5mm的三维黄斑立方体。通过内置软件(IMAGEnet6,v1.23.,BasicLicense10)自动分割浅毛细血管丛(SCP)和深毛细血管丛(DCP)。SCP的范围从内限制膜下的2.6μm划分到内丛状与内核层交界处的15.6μm,并从内丛状核层及内核层以下15.6μm勾画出DCP,至内丛状核层及内核层以下70.2μm。

PVD分期与视网膜中心厚度(CRT)

SS-OCT图像覆盖视网膜后部,包括黄斑和视神经盘(中央凹中心的7mm区域)。基于最近提出的系统对PVD的范围进行分级:0阶段=无PVD;第1期=视网膜中央周围有PVD,可能在视网膜后部有细微的PVD;第二阶段为PVD,除了乳头和中央凹有持续黏附外;第三期=PVD,除了乳头持续粘连;阶段4=完全PVD。该分期是基于最近的一项研究,该研究拼贴了覆盖中外周眼底的SS-OCT图像。该研究还表明,在大多数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PVD处于以上阶段。在目前的研究中,获得了视网膜后部的SS-OCT图像,我们没有区分PVD0期和1期;因此,我们将眼睛分为0/1、2、3、4期(图1)。

已知CRT与FAZ区有关。我们讨论了PVD和CRT之间的关系,CRT定义为黄斑厚度图上1mmETDRS圆内的平均视网膜厚度。

OCTA成像分析

使用ImageJ软件(美国马里兰州贝塞斯达国家卫生研究所),将灰度OCTA图像标准化并裁剪(3毫米×3毫米),以中央凹为中心。

《法兰克福汇报》的ImageJ宏观测量如下:每个图像在平滑的顺序编辑高斯模糊3d(Xσ=2.0,Yσ=2.0,和Zσ=2.0)和自动局部阈值最小值(图2),然后利用ImageJ对FAZ进行二值化提取,并自动测量FAZ的面积、周长和圆度指数。FAZ周长是指FAZ的周长。FAZ圆度指数显示FAZ的形状与完美圆的距离;值越接近1.0,圆度越高。

对于VD测量,使用ImageJ,将每张图像用Niblack方法二值化(图2),VD计算如下:血管面积/(3mmx3mm-FAZ面积)[16]。

统计

使用JMPPro14软件(SAS)进行统计分析。对于单变量分析,使用ANOVA和Fisher精确检验分别比较PVD不同阶段的连续数据和分类数据。为了将同一参与者的两只眼睛纳入分析,我们采用了混合模型进行多元分析。年龄、性别、糖尿病(DM)、高血压、吸烟等因素的影响。调整,以探讨PVD对视网膜微血管参数的可能影响。汇总的连续数据以平均标准差(SD)表示。p值为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

图1所示。在老年参与者中观察到PVD分期。在第一期,观察到附着玻璃体的黄斑前囊和Martegiani区(箭头)。在第二阶段,除了乳头和中心凹的持续附着外,还发生周围性血管病变。在第三阶段,除了乳头上的持续黏附外,还发生周围性血管病变。在第4期观察到完整的PVD。

结果

只眼睛(名参与者)的图像被认为符合本研究的分析条件。只眼中,80只(16.3%)、30只(6.1%)、31只(6.3%)、只(70.9%)被分为PVD0/1、2、3、4期。表1总结了按PVD阶段分层的特征。单因素分析没有发现性别、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在PVD不同阶段的分布有显著差异。年龄和高血压分别通过方差分析和Fisher精确检验有显著性差异;然而,使用Bonferroni校正的两两对比并没有显示任何特定配对之间的显著差异。以IQ值表示的OCT图像质量在PVD的不同阶段是相等的。

接下来,我们研究了周围血管病变对黄斑微血管参数的影响。由于PVD2期和3期的患者数量相对较少,我们比较了PVD0-3期的效果(没有或不完整的PVD)与第四阶段(即完整的PVD)。在调整了年龄、性别、糖尿病史、高血压和吸烟状况的影响后,与0-3期相比,4期PVD与浅表FAZ面积显著相关(0.32vs.0.29mm2,P=0.;表2)。此外,与0-3期相比,4期PVD与较浅浅性VD显著相关(35.24%vs34.96%,P=0.;表2)。PVD对表面FAZ周长、表面FAZ圆度或任何与黄斑深部微血管相关的参数均无显著影响(表2)。

为了证实结论的稳健性,我们比较了PVD0/1期(无或细微PVD))的效果。与第四期(即:(完整PVD)对黄斑微血管参数。同样,与0/1期相比,4期PVD与更小的表面FAZ面积(0.31比0.29mm2,P=0.;表3)和下表面VD(35.31%vs.34.96%,P=0.;表3),但与表面FAZ周长/圆度或深层视网膜微血管参数无关(表3)。

文献翻译:杨醒

编辑

王小丫

原文为本地编辑,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无条件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

为人人享有看得

见的权利而努力

2万+眼科医生的选择,中国防盲治盲第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tw.com/sjmbzl/119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