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视神经麻痹 > 神经麻痹治疗 > 脑洞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脑洞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北京皮肤病医院治疗 http://m.39.net/pf/a_4322698.html

有一天,病房里来了这样一位56岁男病人,西安本地人,门诊诊断:“复视原因待查,高血压病,糖尿病”。最近我收了好几个复视病人,对复视很感兴趣,去看病人的时候,护士正在给他做入院评估,于是我先把病人的资料拿到办公室。

资料还没有看,我先冥想一会儿。

一个56岁的男病人,为什么会出现复视呢?一个复视的病人,可顺着肌肉→神经肌肉接头→核下神经→核→核上性进行分析,则从定位方面考虑,病因可以是:

肌肉疾病:眼外肌本身的病变如肌炎等;

神经-肌肉接头:重症肌无力等;

眼动神经(动眼、滑车、外展神经):血管性(糖尿病)等;

眼动神经核及核上性:血管性(脑梗死)等;

定性方面,先奉上我钟爱的歌诀~

肿瘤、炎性、血管病;

外伤、代谢、和变性;

感染、遗传、中毒明。

其中有些定性(如肿瘤、血管病)需要借助辅助检查判断,但是有些方面就要在问病史的时候专门去问病人,如是否饮酒(好酒之人若出现Wernicke脑病可有眼外肌麻痹,此病人是西安人,中老年男性,说不定应酬挺多)、有无甲状腺疾病(会出现眼外肌症状)、有无头部外伤(滑车神经可单独受损)、有无面瘫(周围神经病中的MFS可有眼外肌麻痹)、有无肢体麻木无力(脑血管病、周围神经病),有无意识障碍、共济失调(Wernicke脑病),等等。发病的缓急对判断疾病的定性帮助很大,不过这个方面在采集病史时自然就会问到,此处不详述。

这时我拿出了患者给我的资料,是外院做的眼眶CT和头颅核磁共振,先看一看眼眶CT:

红色箭头提示病变

我去,左眼下直肌怎么比右眼粗这么多,这是啥?赶紧看看矢状位:

双眼矢状位

看来的确是左侧下直肌有问题。我又看了看头颅核磁共振,头颅MRI和MRA都还可以,不像是血管病引起来的。

我想起之前一个重症肌无力病人查出甲亢,当时内分泌科医生来会诊的时候,我问:甲亢可以出现这种眼睑下垂吗?她说:甲亢导致的眼病一般是眼睑挛缩,或者表现为眼外肌粗大。

眼外肌会粗大,这个病人不就是吗?病人入院时只带来了片子,其他的资料(包括影像学报告、病历)都没带,看来问病史的时候要好好问问甲状腺的问题。

于是我又去病房采集了病史:

男性患者,56岁,主因间断视物成双4月入院。

4月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间断视物成双,光线刺眼或晨起后症状明显,光线较暗或休息后症状好转,无晨轻暮重、上睑下垂,无眼痛、头痛,无肢体麻木无力等,但上述症状仍然逐渐加重,曾经至外院就诊,自诉甲功正常,具体诊断患者说不清,治疗效果不佳,故来我院就诊。

接着我给病人进行了查体:双眼睑无下垂,左眼上视不到位,双眼向前平视、向左、向右、向上、左上、右上等方向均有视物成双(虚像位于实像右上方),右侧眼球各方向活动自如,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均灵敏,余无明显阳性体征。

患者眼球的九个不同方位

根据患者复视的虚像、实像位置关系,我复习了红玻璃试验:

查体符合左眼上直肌麻痹。

咦,左眼上直肌?可是眼眶CT提示是左眼下直肌有问题呀?我一时摸不着头脑。

这时,我的同事少宁提醒我:会不会是下直肌的病变导致眼球上视不到位?

对呀,没错!一般来说,我们在神经科遇到的眼肌麻痹,都是哪条眼肌麻痹,眼球就在哪个方向运动不到位,这种惯性思维套住了我。但是!如果左眼下直肌出现病变导致功能异常,比如它的长度固定、无法拉长,一样可以导致左眼上视不到位。

可是,如果是甲状腺相关眼病,为什么会这种情况呢?

第二天早上教授查房,一眼就看出患者的左侧眼球突出:

我再仔细一看,左眼真的有点突出!教授见多识广,这个体征我没有看出来,还是自己见的病人太少了,以后要加强眼力的锻炼,争取做到“一眼识别”。

这时病人又拿来了一些外院就诊资料,具体如下:甲功: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升高(.2IU/ml),余甲功正常;眼科检查:左眼框压+,上转受限+,双眼上睑退缩+,伴复视,眼底未见异常;眼眶CT:1.右侧基底节区腔梗;2.左眼球前突,下直肌增粗,Graves眼病不除外,请结合临床。这时再看看外院的门诊病历,原来之前诊断考虑过“甲状腺相关性眼病,限制性斜视”。

患者入院后复查了甲功十项(仅有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升高,结果为.1U/ml(0-78)),完善甲状腺超声、海绵窦及眼眶MR平扫+增强等检查,排除了我们神经内科相关疾病,依然考虑为“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可能性大,完善检查后尽快安排病人出了院,建议眼科、内分泌科进一步就诊。

回家我查了查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资料,贴在这里,和大家共同学习,以下图片可能引起不适,非医者请慎入!!!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thyriod-associatedophthamopathy,TAO)

1.概念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iod-associatedophthamopathy,TAO)是由多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引起的眼部损害。根据本病的病因和临床发现,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曾有多种命名,如Graves眼眶病、浸润性眼病、内分泌性突眼、恶性眼球突出、甲状腺眼病、Graves眼病等。而眼科学者为了强调本病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又将甲亢伴有眼病的称为Graves眼病型,将甲状腺功能检测正常而仅有眼病的患者称为眼型Graves病。年,Wall和Weetman提出Graves眼病应称为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因有较多研究表明,本病可发生于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的患者中,包括甲亢和亚临床甲亢(如Graves病)、甲减(如桥本甲状腺炎)及甲状腺功能正常者,后者在眼病随诊过程中可出现甲状腺功能的异常。

2.病因与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TAO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绝大多数TAO患者伴有明确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引起TAO的特异性抗原目前仍未确定,但逐渐增加的证据表明在眶周的前脂肪细胞或成纤维细胞上游TSH受体(TSHR)的表达。某些甲状腺功能正常的TAO患者,常规检查血清中可无任何一种甲状腺自身抗体存在,但在随访过程中可出现与自身免疫相关的甲状腺疾病。

TAO有三种主要的病理变化:①眼球后间隙中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水肿、浸润、体积增大;②眼外肌肌炎,表现为淋巴细胞浸润、肌纤维水肿、断裂、坏死、眼外肌体积增大;③球后组织体积和眼外肌体积增大使眼球向前移位,眼球突出。后者是缓冲球后压力增加的一种适应性变化,但其缓冲能力又受眼外肌和眼眶的限制。眼睑肌和眼外肌的增大及纤维化使眼肌自身活动存在障碍,引起眼睑挛缩和复视。眼睑挛缩和眼球突出共存,最终压迫视神经引起视神经病变。眼眶局部炎症及眶部引流障碍,引起球结膜水肿和眶周水肿。

3.临床表现

TAO的症状主要有:畏光、流泪、异物感、眼痛、复视、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失明等。TAO眼部体征在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的双眼可表现不一,大多双眼受累,也可单眼受累,主要体征如下:

①眼睑位置异常:是TAO最早出现的主要体征之一。

(1)上睑挛缩伴下落迟缓:当上睑缘在角膜缘处或上方为上睑挛缩。正常人向下看时,上睑随之下移,而TAO患者向下看时,退缩的上睑不能随眼球下转而下移/下落缓慢,因此眼向下看时睑裂也变大,原因是Müller肌和提上睑肌受累产生下落功能差。二者同时存在时,对TAO才有诊断意义。

(2)下睑挛缩:下睑缘在角膜下缘1-2mm时为下睑挛缩,其可反映眼球的突出程度。

(3)凝视:上眼睑病变或肿胀影响眼轮匝肌关闭眼睑的作用,故患者瞬目反射减少,呈凝视状态,这也是一种较为特别的体征,在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也经常见到。

(4)亦有急性上睑退缩的病例,可能由于交感神经受刺激,或循环的儿茶酚胺增多加重其严重性所致。

②眼部软组织受累:TAO患者的眼部软组织遭受炎性细胞浸润时,其血管充血扩张、通透性增加、组织间液体增多;但主要是组织间隙糖胺聚糖类物质沉积明显增加,组织中吸收了大量水分。这两种因素加在一起,使眼险、结膜充血变红,眼脸、结膜、泪腺、眼眶软组织肿胀。

双眼上睑重度肿胀伴下垂

③角膜受累:是TAO的常见并发症,可分为浅层点状角膜炎、上角膜缘角膜结膜炎、暴露性角膜炎或角膜溃疡,其中最严重的是角膜溃疡伴继发感染。

④眼压升高:我国正常人眼压为10~21mnHg,眼压升高指眼压测值大于21mmHg。24%的TAO患者有眼压升高,大多数高于22mmhg但低于30mmhg。TAO发生眼压升高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

(1)水肿增粗的眼外肌对眼球壁可产生直接压迫,而当发生限制性眼肌病变时,眼球在向眼肌运动受限的对侧转动时又可加重其对眼球壁的压迫。一些学者认为,若TAO患者眼球向下或向上凝视时眼压上升4mmhg即提示存在限制性眼肌病变。因此应注意观察不同注视野眼压的变化。

(2)眼肌及眼眶内结缔组织肥大、水肿,致使眶压增加。眶压增加到一定程度可导致上巩膜静脉压升高,使房水流出阻力增加而致眼压升高。TAO患者的眼压升高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应与原发性青光眼相鉴别。临床上一般不必治疗,但需要密切观察,定期随访眼压的变化,以避免对视功能的损害。

大部分患者经过对TAO的积极治疗(如激素或放疗),眼压可下降。对于眶压升高、眼球高度突出、角膜暴露的高眼压患者,则应先行眶减压术。

⑤眼外肌病(我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tw.com/sjmbzl/118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