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视神经麻痹 > 神经麻痹医院 > 同仁眼科专家王涛年长的青光眼患者可能需
同仁眼科专家王涛年长的青光眼患者可能需
李大妈今年67岁,去年因为左眼得了闭角型青光眼,医院做了青光眼滤过手术。手术后李大妈出现了恶性青光眼的并发症,视力明显下降,眼压持续升高不降。后来使用了许多种降眼压的药物,尤其使用了治疗恶性青光眼的药物——阿托品眼药水和眼药膏后,病情才得到控制。但医生说,要永远使用这种药。由于阿托品眼药水和眼药膏导致瞳孔散大,因此李大妈左眼看东西一直不清楚。今年年初,李大妈右眼青光眼又发作了,当地医生要给她做和左眼一样的手术,她拒绝了。后来李大妈辗医院眼科中心青光眼科进行治疗。
经过详细检查,我们诊断李大妈为右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为她做了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手术后李大妈恢复非常好,眼压控制了,视力也提高了很多。
早期原发性“闭青”激光+药物治疗好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我国青光眼的主要类型,好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可分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两种类型,其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又分为虹膜膨隆型和虹膜高褶型两种。
图片来自网络:虹膜膨隆
图片来自网络:虹膜高褶
值得注意的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常有头痛、烦躁、恶心、心悸、视力模糊等症状,与高血压危象相似,故常常被误诊为高血压。同时,患者有明显的眼压升高、视力下降、眼部充血和瞳孔散大等特有症状,如去眼科就诊,一般会得到及时治疗。
对于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而言,激光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是首选方法。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虹膜膨隆型发病的主要机制都是因为瞳孔阻滞,因此激光周边虹膜打孔手术是非常重要的方法。
图片来自网络:瞳孔阻滞:当白内障成熟时,晶体会膨胀,部分病人可能发生瞳孔阻滞,房水在后房无法流出,导致眼压升高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周边虹膜切除手术仍然是非常普遍的技术。但是在大城市,激光周边虹膜打孔已经代替了周边虹膜切除手术。
对于虹膜高褶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而言,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是非常有用的技术。但是由于仪器设备和技术的要求比较高,这项技术目前主医院应用,而医院,仍然选择青光眼滤过手术(包括小梁切除手术或巩膜咬切手术)来治疗虹膜高褶型慢性
闭角型青光眼。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联合手术并发症少
正如文章开头部分提到的李大妈一样,相当一部分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大都同时合并患有老年性白内障。对于这样的患者,是分次手术还是进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来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目前临床上最常遇到的问题。
随着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技术和人工晶体材料的普及与发展,越来越多的眼科临床专家和眼科医师认识到,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来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好方法。其主要优点在于最大限度地去除了闭角型青光眼发病的因素,并且建立了新的房水引
流通道,大大降低了单纯青光眼滤过手术可能引起的各种各样的并发症。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适应症:
青光眼诊断明确需要手术,白内障诊断明确已经达到手术治疗阶段。
青光眼诊断明确需要手术,白内障诊断明确并未达到需要手术的程度。但是如果施行单纯青光眼滤过手术,预期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极大或者对侧眼已经发生相关并发症者。
青光眼诊断明确目前可以保守治疗,但是白内障比较严重需手术者。
目前,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手术联合青光眼房角分离手术,二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手术联合青光眼滤过手术。具体选择何种手术方式,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
青光眼病史的长短,青光眼用药时间的长短,青光眼用药的量以及对药物的反应情况,青光眼发作的频率以及严重程度,房角的粘连程度,晶体的厚度,前房的深度,视野的严重程度,视神经萎缩的程度,手术前眼压控制的情况等。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优点明显,但由于手术难度大,手术中要面对许多单纯青光眼或白内障手术不存在的问题,需要手术医师同时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手术技术,同时具备扎实的青光眼相关知识和白内障手术技巧,以及处理手术中和手术后并发症的能力。因此,病人在选择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时,医院找专科医生。
总之,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大大减少了手术并发症,使得患者在治疗青光眼的同时,眼睛的视力也获得一定的提高,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手段。
专家介绍王涛
医院青光眼科主任,主任医师
在全国率先开展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新技术---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型术,其研究成果获年全国眼科大会优秀论文奖,相关论文发表于《眼科》杂志,成为国内最早关于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文献。并受邀于年1月于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青光眼激光研讨会上做专题发言。年至今,在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进行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型术技术讲座20余场,其间3次在全国眼科年会上作专题发言,并受邀于年全国医师学会眼科学分会上作专题发言。医院眼科中心青光眼科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激光治疗方面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以及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解剖结构和发病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和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超声生物显微镜影响特点,并在活体眼上证实了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发病与晶体赤道部、睫状突以及玻璃体前界膜相关,并提出了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新的分类方法。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对局部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前后眼前段结构的改变进行研究,对睫状肌麻痹剂在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治疗中的作用进行验证并得到循证医学的依据。对瞳孔阻滞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和类型进行研究,得出瞳孔阻滞性青光眼和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鉴别诊断的要点。研究的结果发表在-年的《中华眼科杂志》上,共4篇,这些文献被广泛引用,成为研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以及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解剖结构和发病机制的重要文献,对临床工作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并获得卫生部参天眼科医生奖。
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年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2等奖(第3位),获奖题目为:“虹膜睫状体相关疾病诊治技术研究及相关设备研发”;年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2等奖(第6位),获奖题目为:“睫状体相关疾病的形态和发病机制的系列研究”;年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3等奖(第2位),获奖题目为:“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的研究”。
来源:健康报
责任编辑:徐清子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