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视神经麻痹 > 神经麻痹医院 > 斜视全解收藏

斜视全解收藏



斜视

一、什么叫斜视?

斜视即人们常说的斜眼,它是两眼相对位置的不正常,也就是说一只眼使用时,另一只眼偏斜。

二、它有哪些种类?

1、斜视主要分为共同性斜视与非共同性斜视两大类。

共同性斜视:主要是两眼经常地或间歇地脱离平行眼位而表现出一定的偏斜。当患眼和健眼分别注视时,两侧的斜度基本相等。其病因主要是由于知觉的、运动的或中枢性的障碍,使双眼视觉反射活动受到影响而至眼位分离。根据倾斜方向又分为:内斜视(对眼)和外斜视。

非共同性斜视:主要指麻痹性斜视。是由于病变累及支配眼外肌的神经及眼外肌本身,造成双眼在接受大脑指令时不能协调运动,而在患眼和健眼分别注视时,两侧的斜度不相等(前者大于后者),并且在眼睛注视不同方向时斜视度亦不同。非共同性斜视可分为三大类:先天性或生后早期的眼肌麻痹;后天性眼肌麻痹;先天性肌肉筋膜异常。

2、斜视按其偏斜方向不同还可分为内斜视、外斜视、上斜视、下斜视。

内斜视,一般俗称斗鸡眼,眼位向内偏斜。分为:

1)、假性内斜视:外表看来像内斜视、而实非内斜视(东方人较多见)

2)、先天性内斜视:发生在半岁以内的内斜视,偏斜角度通常很大。

3)、后天性内斜视:后天性内斜视又分为调节性与非调节性,调节性内斜视常发生在2-3岁左右,通常会伴有中高度远视,或是异常的调节内聚力与调节比率;非调节性内斜视则和调节力与屈光状态无关。

外斜视,即眼位向外偏斜。一般可分为:

1)、间歇性外斜视:间歇性外斜视因病人具有较好的融像能力,大部份的时间眼位可由融像能力维持在正常的位置,只有偶而在阳光下或疲乏不经心的时候,才表现出外斜的眼位。有些儿童为了避免外斜眼位引起的复视,在大太阳常会闭一只眼睛。

2)、持续性外斜,即外斜视:间歇性外斜视常会发展成持续性外斜视,而偶而出现外斜视的情形变成终目持续的外斜视。

上、下斜视,即眼位向上或向下偏斜,一般较少见,上下斜视常常并有头部歪斜的情形。

三、斜视的主要症状

1、眼位偏斜:两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事物,双眼视轴呈分离状态,一眼注视目标时,另一眼就偏离目标。如斗鸡眼、眼神怪异等。

2、复视与视混淆:发生在斜视初期,只有较大的儿童或成年人发生急性共同性斜视和非共同性斜视时才有这些症状。

3、视力模糊:斜视多伴有屈光不正,斜视本身可造成主斜眼(有斜视的一眼)受抑制,发生弱视,使视力低下,多发生在年龄较小的儿童。

4、眩晕、步态不稳:由复视和视混淆引起。

5、代偿头位:各种特有的歪头姿势,如头部偏向左或右边,或头部向左右倾斜,目的是为了消除复视和视混淆,获得较佳的视力。

6、小儿睑裂异常或眼球的外型异常。

四、斜视的检查

斜视的检查思路如下:

确定是否有斜视

偏斜性质(共同性和非共同性)偏斜量

感觉对应点

非共同性:确定受损或受阻的眼肌

1、确定是否有斜视

1)、遮盖试验

遮盖试验在40cm处进行,近距检查时,被检者或检查者手持近视标,与被检者眼睛水平,并保持良好照明。

①交替遮盖法:交替遮盖单眼,使其处于打破双眼视状态下,观察有无眼位异常。在交替遮盖法中总是有一眼被遮盖着,这样就不容易恢复双眼视,也就是在消除融合眼位的条件下,检查有无斜视的检查方法。可确定有无斜视和隐斜视,但不能区别斜视和隐斜视。

步骤:a、让被检查者注视盯住视标,并保持视标清晰;

b、用遮盖棒遮盖被检者右眼2-3s,迅速移动遮盖棒至左眼,观察去遮盖瞬间右眼的移动方向;

c、将遮盖棒遮盖被检者左眼2-3s,迅速移动遮盖棒至右眼,观察去遮盖瞬间左眼的移动方向;

d、重复第b、c步骤多次;

e、根据去遮盖瞬间眼球的运动方向,可以判断眼球斜视偏离的饿方向。如表一所示。

f、眼球斜视偏斜的方向可以用棱镜排测量,将棱镜排尽量靠近眼球置于任何一眼前,重复交替遮盖试验,逐步增加棱镜度,直至交替遮盖试验中没有观察到双眼眼球运动。使用的棱镜方向如表二所示。

去遮盖瞬间眼球运动方向

眼球斜视偏离方向

眼球斜视偏离方向

列棱镜棒方向

外斜

外斜

底朝内BI

内斜

内斜

底朝外BO

下斜

下斜

底朝上BU

上斜

上斜

底朝下BD

表一表二

②遮盖及去遮盖法:在双眼开放状态下,看上去貌似正位,如调节性内斜视、间歇性外斜视、隐斜等双眼可以同时对准目标。如果用遮盖板遮盖其中一眼,这时就打破了融合状态,然后再出去遮盖,观察在恢复双眼视功能时的眼位状态。如有眼位偏斜,就一定回显现出来。如无眼位偏斜,不论遮盖还是去除遮盖,眼位必然保持正位不动。此法能用来区别斜视和隐斜。

步骤:a、检查左眼,从双眼同时睁开开始,遮盖被检者右眼,在遮盖右眼的瞬间注意观察左眼的运动情况。如果左眼没有运动,表示在双眼同时注视视标时,左眼的方向就是注视方向。移动遮盖棒交替遮盖双眼,停留时间约2-3s,观察双眼正常的相互关系,重复上述步骤多次;

b、检查右眼,从双眼同时睁开开始,遮盖被检者左眼,在遮盖左眼的瞬间观察右眼的运动情况。如果右眼没有运动,表示在双眼同时注视视标时,右眼的方向就是注视方向。移动遮盖棒交替遮盖双眼,停留时间约2-3s,观察双眼正常的相互关系,重复上述步骤多次。

c、假如在a、b步骤中观察到双眼多没有运动,则被检者可能为正视或隐斜视。

d、假如在a、b步骤中的任何一步发现眼球移动,则被检者有斜视。区分交替性斜视与恒定性斜视,开始遮盖一眼,在去遮盖瞬间,注意观察未遮盖眼的移动方向。

区分交替性斜视与恒定性斜视:

左眼没有移动,则被检者为交替性斜视

如果在a步骤中右眼遮盖时左眼移

动了,去遮盖右眼时同是观察左眼

左眼移动了,则被检者为恒定性斜视

右眼没有动,则被检者为交替性斜视

如果在a步骤中右眼遮盖时左眼没

有动,而b步骤中左眼遮盖时右眼

移动了,去遮盖左眼瞬间观察右眼

右眼移动了,则被检者为恒定性斜视

2、斜视的定量检查

如果要测量斜视度,可以用棱镜定量,用一只手拿着棱镜,另一只手做遮盖(或使用综合验光仪),分别注视远近两种距离的视标,近距离视标放在40cm处,远距离视标放在5m处。做交替遮盖,不使其双眼有同时开放机会,用棱镜中和斜视眼。棱镜的放置方法为内斜视是基底向外,外斜视是基底向内,加减棱镜度,直至选择一个恰好中和斜视度的棱镜。

步骤:a、交替遮盖双眼,如先遮盖右眼,然后遮盖左眼,在遮盖右眼。观察未遮盖眼的运动;

b、判断斜视状态,估计斜视量;

c、选择斜视估计量的棱镜,使棱镜底与斜视方向相反;

d、调整棱镜量直至交替遮盖双眼时眼球不动。

另外还有马氏杆、角膜映光点、同视机测量法等,在这不作详细介绍。

3、检查眼球的运动情况

运动眼球的肌肉有六条,四条直肌和两条斜肌。四条直肌共同起自视神经孔周围的总腱环,向前分别止于巩膜的上、下、内、外四方(如上图所示)。上直肌在上眼球的上方,收缩时,使瞳孔转向内上方。下直肌在眼球的下侧,作用是使瞳孔转向内下方。内直肌在眼球内侧,收缩时使瞳孔转向内侧,。外直肌在眼球的外侧,其作用是使瞳孔转向外侧。两条斜肌即上斜肌和下斜肌。上斜肌位于上直肌和内直肌之间,起自总腱环,以细键通过附于眶内侧壁前上方的纤维滑车,转向后外,止于眼球中纬线后外方,其作用是使瞳孔转向外下方。下斜肌很短,起自眶下壁内侧近前缘处,斜向后外行于下直肌与眶下壁之间,止于眼球下面中纬线后方,使瞳孔转向外上方。另外,还有一条提上睑肌,位于上直肌的上方,起自视神经孔的上方,向前方止于上睑,作用为提上睑。

观察六个主要运动方向,分别是上转、下转、内转、外转、外下、外上转,确定对应眼肌有无异常。

五、斜视的治疗方法

因斜视的类别不同而异,一般可分为手术疗法与非手术疗法。

(一)手术疗法乃以手术的方法调整外眼肌的强度与附着点的位置,使眼位趋于正常。先天性内斜视与上下斜视大多需要手术治疗,非调节性而且斜度大的斜视通常亦需要借着手术的方法来矫正。

(二)非手术疗法:并非所有的斜视都需要手术治疗,如果是调节性内斜视,只要戴上适当的远视眼镜或双光镜就可以矫正。如果并有中高屈光异常,亦常需配戴眼镜来矫正,另外可借着轴矫正训练的方法来帮助两眼单视能的恢复与增加融像能力。例如以视轴矫正训练机来训练,或者配戴棱镜镜片等。如果并有弱视,则弱视的训练亦是不可或缺的治疗。

案例分析:

一患儿,女,六岁,父母主诉3-4岁时,有时出现黑眼珠向内偏斜,看近时加重,看远时减轻,以前从未检查过,现检查结果如下:

裸眼视力(远用):OD4.7(0.6)OS4.8(0.7)

裸眼视力(近用):OD4.7(0.6)OS4.8(0.7)

遮盖试验(远距):内斜视

遮盖试验(近距):内斜视

验光结果:OD:+4.50DS(0.9)OS:+4.25DS(0.9)

睫状肌麻痹后验光:OD:+6.00DS(1.0)OS:+6.00DS(1.0)

睫状肌麻痹后:双眼正位

其他均正常

分析:该患儿是典型的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充分睫状肌麻痹戴镜矫正后,看远看近均正位,各眼位运动大致正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tw.com/sjmbyy/141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