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视神经麻痹 > 神经麻痹饮食 >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经雷珠单抗治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经雷珠单抗治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经雷珠单抗治疗后的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的分析
[据《AmJOphthalmol》年1月报道]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美国和日本老年人失明的一个主要病因。AMD患者发生失明是由于地图样萎缩(GA)和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NV)所致。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VEGF)的出现极大的提高新生血管性AMD患者的临床预后,抗VEGF治疗成为新生血管性AMD的标准治疗。日本京都大学研究生院眼科及视觉科学系的KurodaY博士进行了一项回顾性干预性病例研究,对雷珠单抗(一种VEGF药物)治疗日本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期间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萎缩发生和发展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
这项研究共包括只中心凹下新生血管性AMD初治眼。所有患者进行3个月(每月一次)雷珠单抗治疗后采取按需治疗方案。进行彩色眼底摄影,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眼底自发荧光检查以评估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诊断。分析了基线特征和ARMS2A69S和CFHI62V多态性与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发生和发展的关联。
结果显示,只眼中有10只眼(5.1%)基线时即有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3只眼有典型AMD,7只眼有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只基线时无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眼中,7只眼(3.8%)在12个月时,10只眼(5.4%)在平均随访26.7个月时发生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PCV患者的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新发病率明显低于典型AMD(P=0.),而典型AMD的RPE萎缩区进展比PCV更快,(0.57±0.35和0.31±0.13mm/年;P=0.)。ARMS2A69S和CFHI62V多态性明显与基线RPE萎缩相关(P=0.和P=0.,分别)。
研究人员下结论称,5.4%的新生血管性AMD眼在26.7个月的雷珠单抗的治疗期间发生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与白人相比,日本患者较少发生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但进展率相似。AMD亚型可影响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的发展。
若您对本篇文献感兴趣,可通过如下方式获取英文原文:
1、手机下载,直接点击下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