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视神经麻痹 > 神经麻痹饮食 > 解密神奇的祝由术,到底有多厉害
解密神奇的祝由术,到底有多厉害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祝由之术是传统道法的一个重要分支,祝由科是对祝由之术的一个统称,源自祝由天医十三科的说法。“祝由”二字的本义是“祷告缘由”,也就是向上天或神灵讲清楚自己的问题,以及可能的原因,并且真诚忏悔,按照符合规律的方法加以处理,问题就解决了。
清朝人许叔平在《里乘》卷三中说:“祝由氏治疾不用药,唯以清水一碗,以手捏剑诀,敕勒书符水面,以饮病者,亦无不效。”《里乘》中还说,“祝由氏为湖南辰州府人,故今辰州人,多擅此术,名曰‘祝由科’。为人治病,誓不受钱币之谢,或酬以酒食既可。然擅此术者虽多,而真得秘传者甚少,如得真传者,实有起死回生之功”。
故事一
清朝人张培仁在《妙香室丛话》卷14中记载了一件奇异的事情:
某年本处校场阅兵,有一个人眼睛被流矢射中,箭插得很结实拔不出来。赶紧寻访到了一个专业从事祝由科的人,是一个龙钟老太太。老太太到了现场,就让人把受伤的人用绳子捆在了东边的柱子上,老太太自己站在西边的柱子边上念咒,看热闹的人在老太太边上围了一圈。
念了半天咒之后,老太太让围观的人群稍稍退后,然后大喝一声,一歪头,受伤者眼里插的箭立刻从眼睛里反方向飞射出来,射中了西边的柱子,入木有一寸多深,离着老太太的鬓角只有几寸的距离。
围观的人大骇,再去看受伤者的眼睛,已经完好没有受伤的痕迹了。
旧时大庸(即今天湖南张家界市)县志也记载了一个名叫“金钩李胡子”的人,善于治疗伤痛。有一次,一位妇女患了乳痈,如果动手术,势必要用手触摸到妇女的乳房。“金钩李胡子”便念了一番咒语,将该妇女的乳痈转移到屋里的一根中柱上,便在中柱上动手术,结果,中柱上脓血直流,而妇女却毫无感觉。不久就将乳痈割了下来,而妇女的伤痛也很快就好了。
故事二
在《畅流》有一篇赵海涛先生写的《祝由科的邪门邪术》,报告他对祝由科的亲身所见与体验,文笔虽不免有些传奇性,却不失其真实性。赵海涛先生这样写的:
小时候,我们家住在江苏常州礼嘉桥。礼嘉桥是个仅有百余家铺面的小镇,濒运河支流北岸。每隔半年,准有一位光头,穿长袍布鞋的祝由科郎中出现。每次来就住在我们家隔壁的一小客栈里。清早起身,先在院子里焚香烧纸,膜拜天地,然后再开始街边摆地摊。
摆好地摊,他将一条长板凳竖起来,三脚悬空,一脚着地。口中念念有词,嘴停手松,长板凳并不倒下。随手在街边捡起一块大石头,轻轻的往板凳顶端一放,而石头与板凳竟四平八稳的,那石头是块不规则的黄石,足有二十来斤。
等到有人围拢过来,他就从小箱里拿出一张画了符的黄裱纸,吐把口沫,往店铺的门板上一贴(通常是已歇业店铺的门板),在黄裱纸中央钉一枚小洋钉。然后右手端起满满的一杯水,左手拿起一个直径约有一尺的小竹筛子,伸到面前,让观众过目以后,往杯口上一覆,嘴里念念有词,再迅速地将杯子与竹筛同时翻转过来,提起筛子边沿上的三根小绳子,扭在一起,往小洋钉上一挂,杯里的水,竟一滴都不漏出来。
摆出这两套架式,这位祝由郎中就坐在一张小破书桌后面,悠游自得地摇着折扇,大吹法螺。破书桌上面,摆着几本不知名的药书和几叠黄裱纸。每本书都是破旧不堪,字迹模糊难辨。
如有人身上长瘤、长疱、长疮,不论部位在哪一处,他从不叫患者揭开衣服来详细检视。只是以手指在患部大约估量一下尺寸,然后用黄裱纸剪一人形,吐把口沫,往门板上一贴。用毛笔在纸人上之相同部位画一圆圈,取银针一枚,轻轻插进那圆圈里,只听得患者大喊一声“哎哟”,血水与黄脓立刻自患部流了出来。这时,他趁机拿一副膏药卖给患者,让患者自行贴上,没几天就好了。
镇上有家豆腐店小孩子,约有七、八岁,面黄饥瘦,腹胀如鼓。找了很多医生看,服了不少的药,都不见效。最后孩子的母亲,以“不防试试”的心情,将他牵到这位祝由郎中跟前。
祝由郎中将孩子眼皮翻翻,在大肚皮上略略一按,然后对他的母亲大声说:“快拿马桶来!”
“什么”他母亲有点莫名其妙:“拿马桶来派啥用场?”这时围观的人,也都是轰然大笑。
祝由郎中不再说话,照样用黄裱纸剪个人形,贴在门上,拿起银针往纸人腹部一戮。不一会,只见那孩子双眉紧皱,两手棒着肚皮直嚷痛,他母亲见状,赶紧将他挽着回家,刚走到豆腐店门口,那孩子“樸”的放个响屁,接着一股黄水,像阵瀑布似的从肛门里泻了出来,流满一地,臭不可闻,从此腹胀也就霍然而愈。
我那时头上长有瘌痢,每天放学回家,总爱挤在那位祝由郎中的摊子跟前看热闹。他一看见我,就用扇子指着我,阴阳怪气的笑着说:“XX瘌痢头,赶快向我求。若要瘌痢好,给我磕个头。”气的我转身就跑。
有一次,他拉着我说:“你拿一枚铜板给我,变个把戏给你看,铜板仍旧还给你,不要磕头,瘌痢也会好。”
于是我当着众人,疑信参半的掏了一枚铜元给他,他将铜元用一张黄裱纸包起来,放在我的右脚下面,要我踩着。一边用折扇轻敲着我的脑袋,一边轻声念那四句话:“XX瘌痢头,赶快向我求。若要瘌痢好,给我磕个头。”
念完叫我松开脚,捡起纸包打开一看,铜元没有了,只有很小一包黄色药粉。
“把药粉拿回去泡一杯水,抹在瘌痢上。”他说。
“铜板呢?”我说。
“铜板在你家后院的一棵桃树下面,赶快回去捡!”他说着把我推出了人群。
我拿着药粉跑回去一看,果然在桃树下面拾到了那枚铜元。而头上的瘌痢涂了药粉以后,不到几天就渐渐好了。家里的人,拿一枚袁大头去谢他,他坚持不受。
另一次,镇上有位姓徐的屠夫,人长得又肥又胖,平日吃喝嫖赌无所不来。他左手臂上生个疮流脓,久久不愈,于是去找这位祝由郎中诊治。
记得那时候已经快过年了,祝由郎中把屠夫端详了一阵,也不看他的疮,只是板起面孔对他说:“今年过年,切记要戒屠,手上的疮自然会好,如果不听,性命难保。”
屠夫一听好不高兴,于是问他什么原因,他不理,再问他,他却指着屠夫的脸孔说:“你杀生太多,又不孝顺父母。明年要变只猪,右前蹄则是只人手。”
屠夫大怒要揍他,却被观众拉开了。
过年的时候,那位祝郎中已不知去向。姓徐的那位屠夫,据说根本不听祝由郎中的那一套,照旧杀猪不误,说也奇怪,刚过完年,屠夫就得急病死了。
就在他死去的第二天早上,镇上有位寡妇养的母猪,生了三胎。其中一只小猪的右前蹄长得竟同人的手掌一模一样。见了人,还不时把“手掌”微微向上抬一下。这件怪事,立刻轰动了全镇,那家寡妇的猪栏边,整日围着看热闹的人,好几家照相馆都派人来照相。
几天以后,有位老和尚从别处赶来,花了二枚大头,把那只怪猪买了去,以后迄无下文。自从那次以后,那位祝由郎中再也没有到镇上来过。以上都是民国一、二年发生的事情,至今回想起来,仍是历历在目。
故事三
祝由科法门非常神奇,学了以后可以使死人排队行走。俗称“赶尸人”。前些时候遇到一个朋友,他亲戚就是会这个法门。村里人有什么问题,灵异鬼怪的事情都去找他帮助。
有一天,有人发现家中闹鬼,就请他去抓。他先画了一道符,带了个空瓶。跑到这个人家里。仅用空手一抓,就把鬼给装到瓶子里去了,贴上道符,然后叫小孩去听鬼惨叫的声音。小孩确实是听到了鬼叫的声音。那个巫师就把鬼放到后山去活埋了,叫他不得超生。
这样日子久了,孤魂野鬼都被他埋在后山上,越来越多了,村里也比以前太平了。
据说他还可以隔空拔牙。就是拔人的牙齿,不用老虎钳也可以拔下来。有一天来了个牙痛的老头,要求巫师帮助他拔牙。这个巫师搞清楚是哪一颗牙以后,就叫老头到隔壁去等。这个巫师只是在空中默默祷告,口中念念有词,大叫一声“起”。那老头没有感觉到疼痛,那只坏牙齿就应声掉了下来。
后来到了巫师39岁那年大夏天,后山上所有被活埋的鬼都获得了逃生,出来找那个巫师算帐讨命。巫师忽然感觉身体不太舒服。才刚睡在床上一会儿时间,用阴阳眼看到,房间里和山上全是鬼魂,情况万分危急。他心想要躲避今天这一关口,就一定要逃出村口,才可以活下去。
于是巫师马上雇来村里最大个的青年8名,要求他们帮他抬着他的身体出村口的老柳树下,并再三吩咐他们,一定要在他出村口前,千万不可让他的脚落到那泥土地上,否则他今天一定会死掉的。村里的人把门板钉在很粗的大木棍上,从床上抬着他,让他上了门板。
就这样8个年轻人扛着巫师出了村庄。可是他们刚刚到达村口的老柳树下,扛门板的小伙子发现门板的重量忽然变重了,觉得吃不消了,身体的皮肤也忽然冰凉侵体,一直冷到了骨子里去。
有村里看热闹的乡邻也帮助他们死死地扛住门板,但是门板还是支撑不住历鬼压身的份量,据说约有多个鬼都来找巫师索命,一场人鬼大战过后,木棍断裂了,巫师人也掉到了地上,巫师终于没有跑出村口半步。
双脚落地了,巫师大叫,“我的寿命完了。”
在巫师弥留之际,巫师说他很后悔自己以前所做的事情,并告诫大家“人以后不要做错事,不要太绝情啊,我后悔埋了那么多的鬼魂20年之久,真是报应啊。我该死。”并叫他的家人把那本《祝由科》的秘籍也烧了。
终于年轻的巫师死去了。
故事四
民国初年,医院的院长,是个德国医生。这人从德国来到中国行医治病,同时宣扬基督教。一天,作者去看望这个院长,院长说他自己病得很厉害,要回德国去做手术,以后能不能再来中国都很难说了。
作者问他得了什么病?他说背上长了一个巨大的疖疮,中间已经开始溃烂,手头的针和药都没有效果,必须回国做手术,再拖下去怕溃烂感染就保不住这条命了。
作者说我们中国人治疗疮疖之类的小病,有的是办法呀,你要不要试试。这个德国院长本来是不相信中医的,事到如今也只好拜托作者为他找个中医来看看,作者就给他找了一个祝由来看病。
怎么看呢?让这个德国人对着一颗树面东闭目而站,医师拿毛笔蘸了朱砂在树上画一个圈。然后站在德国人背后,嘴里念念有词,一边念叨一边拿朱砂笔在那个疖疮上画圈,越画越小,最后画到中心用笔一点,嘴里再念叨几句说声“好了”。
结果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德国人说背不痛了,作者上前查看那个大疖疮已经不见了,只留了一点痕迹。
德国人摸着背纳闷地问:大疖疮哪里去了?
医师说:你们往树上看。
这时候再看树上那个朱砂画的圈里,原来平整的树皮硬是鼓起一个包来,形状与德国人背上原来的大疖疮几乎一模一样,中间也是发黑的。可以想象到那个德国人的惊讶程度。
作者在文章最后写到:这是他所知道的中西医对抗中,中国祝由科的一次伟大胜利。
故事五
王亭之对祝由科感兴趣,是由于有一家街坊,姓邬,为番禺富户,他们家有一位小姐,生来驼背,后来曾一度为祝由科治好。后来这家人的十五少爷,恰恰与王亭之做同班同学,彼此来往甚密,听他的叙述,便更知道事情的始末。
他亲眼看着姊姊治驼背。祝由科医生来到,启坛画符唸咒一番,然后在大厅正中摆放一个“猪腰盘”──这种盘,上四十岁的人一定见过,用锌铁制造,给小孩子洗身,就用这种盘。
祝由科在盘内放下一只田鸡,吩咐主人家往盘内添上一寸水,然后在盘边放一矮凳,那就是广府人称为“凳仔”那一种。
摆设完毕,又在盘内烧一张符,便教人带那女孩出来,站在矮凳上。吩咐主人家,他一边念咒烧符,一边要叫女孩自动跳下盘内,不得推她。当时主人家见他准备一大叠符,心想,就这么一跳就完事了,要这么一叠符干吗?
谁知,那女孩子一站上矮凳,往盘中一望,就硬是不肯跳。女孩已经七八岁,照道理,就这一尺不到的高度,跳下去应该没有什么可怕。全家人拼命鼓励她,她不跳就是不跳,眼见祝由科手上的符,已经烧了大半叠,众人不由得心焦。那祝由科半闭着眼睛念咒,也念得满头大汗。
就在这时,那祝由科便大喝一声了。
驼背女孩忽地脸色惨白,随即尖叫,人却已掉下盘中去了。众人才松一口气,皆大欢喜。
祝由科又往盘中烧符,不住念咒,良久事毕,吩咐主人家就用这个盘替女孩冲凉。可是,由于那女孩子的缘分不够,因此她必须终身不得吃田鸡,如若不然,驼背会复发。
说来奇怪,女孩经此一跳,慢慢就觉得她的脊骨长直了。一家人自然非常欢喜。
可是,他们是富户,讲究不时不食,每到田鸡肥美之时,自然享受田鸡食制,番禺人特别喜欢生滚田鸡粥,那时种田不下农药,田鸡便特别鲜美。
他们家孩子多,便不懂忌讳,吃田鸡必啧啧称好,那女孩只好听着,干流口水。她到底是女孩子心性,不知厉害,便老是缠着妈妈,要试一试田鸡的滋味。
如是捱了两年,又到田鸡当造的季节了,那母亲毕竟心软,有一次,就在田鸡腿上撕下小小一块肉,放在那女孩嘴中,让她嗒嗒味道。谁知这样一来,就闯出大祸。
那女孩背骨,从此便愈长愈曲,过得一年,驼得比从前还要厉害。再去找那祝由科时,祝由科拒绝再医治。
针灸入门六要诀
针灸是一种验、便、廉的理疗方法。对某些病有特效,对某些病可以减轻症状,对某些病可以取得一时的效果,对某些病则根本无效。即或同样的病,同样的穴位和手法,其效果有的相同,也有的不同。所以会出现这样不同的结果,其原因要从医患两方面来分析:
▌从患者来说,病程有长短之别,病势有轻重之异,体质有强弱之殊,生活条件有优劣之差,思想境界有忧乐之分;生理方面,经络敏感度不同,耐力与恒心不同,所以方法虽同,疗效各异。
▌从医生方面来看,应该坚持经络学说,仔细地辨证施治,准确地配穴找穴,适当使用手法,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根据上述原则,归纳为针灸六要如下:
辨证精,取穴准,手法明,善妙用,病适应,贵于恒。
?一、辨证精
临床中,针某穴治某病,有时有效,有时无效。细究其理,不出辨证。例如:侠溪是治疗眩晕的名穴,对肝阳上亢的眩晕有效,对血虚与痰浊的眩晕则少效或无效。
▌简单的牙痛,若不仔细辨证,仅凭“合谷”与“内庭”,有时就要失败。如下牙痛,因齿龈炎或牙髓炎而发,若不取脾经或肾经的穴位,只针合谷是治不好的。
看来,验方取穴,只不过是取穴方法的一种,不能随意滥用。只有辨证施治,方可提高疗效。
辨证施治是针灸的精髓。理想的治疗与效果,来源于明确的诊断。临床上取穴配方要符合治疗“法则”。治疗“法则”的确立,离不开辨证施治的理论指导。因此,正确地掌握和运用辨证施治是针灸治病的关键。
辨证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辨证与辨病的关系。两者看来是吻合的,有这样的病,就有这样的证。但不同的病往往也有相同的症状。如虽系腰痛,有因肾虚而致,有因外伤,或风寒湿与其他疾病所引起。
若诊断不清,就提不出有效的具体治法。仅靠“委中”,疗效不能满意。因此,既要辨证,又要辨病。辨证,既包括诊察所见,又包括内外致病因素及病位,因此,要全面而又具体地判断疾病在这个阶段的特殊性质和主要矛盾。
辨病,就是按辨证所得,与各种类似的疾病鉴别比较。这样,才能正确深入地掌握疾病的实质,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不至于被表面假象所迷惑。另外,还要灵活掌握标本缓急的关系,密切注视症的转化,为治疗提出可靠的依据。
?二、取穴准
取穴不准,未得其真,或偏离经络,恐难获预期针感和效果。未刺中穴位,既或选穴配方再妙,手法再纯熟,也无济于事。
有些穴位,非采用特殊方法不能取到。如取膏肓穴时,肩胛骨不展开就取不到正穴。取养老时,不转手向胸,也取不到正穴。背部俞穴,若不认真数摸椎骨也找不准,只凭肉眼观察容易有误。因此,一定要熟知和掌握经络的循行和经穴的部位,及一些经穴的特殊取穴方法,这是针灸医生的基本功。
另外,选穴配方,应力争少而精,不应繁杂。必要的取用,不必要的不用。一针能治愈最为理想。但对疑难病有时亦取用七、八穴或更多,这是因病情而异外。假如盲目乱针,就有导致病情恶化的可能。如三叉神经痛,在患处乱刺,会使疼痛加剧。针次髎手法不当时,会使坐骨神经痛的疼痛更重。
另外,对左右穴的筛选,取双穴还是取单穴,取健侧或患侧,皆应准确恰当,方为有效。左右穴位的选取时,必须依该病所出现的经络失调情况,选取最易促使经络恢复相对平衡的穴位。如右腿痛,检查经络,发现右足少阳经为实证,左侧为虚证,那么取阳陵泉时,若单施补法,可取左阳陵泉;单施泻法,可取
▌右阳陵。若取双穴时,可左补右泻。
在病情复杂的情况下,出现多经病变,或假证,或同一症状而不同经病,此时,决不能草率地随病取穴。一定要仔细进行经络检查与辨证,为选穴配方提出依据。
?三、手法明
针刺时,要施以正确的补泻手法,才能调整阴阳、气血、经络虚实使之平衡,达到治病的目的。若手法不明,即补泻不清,难取良效。
▌针下得气,是施行补泻手法的首要条件。针下不得气,就不能运用手法,需要查明原因。如属取穴不准,要及时纠正针刺方向、角度与深度;属病者体质或病情的缘故,可用手循经点按,以催气至。有的病者对针感反应不敏,这需医生凭持针的指腹来感知针下的情况。如针下沉紧,即为得气。
施术时,医生要聚精会神,掌握运针时机、针感、刺激量和病者的反应,不可草率从事,也不可机械盲目地作些无用的手法。
?四、善妙用
▌临床中,选穴配方,贵在随机灵活,加减配合。
如胃脘痛处方:中脘、足三里、内关。
当痛及少腹与胸胁时,即要选配肝经穴位;若出现胀满、纳呆、消化不良时,要选配脾经穴位。这样按病机加减用穴,比单守主穴效力显著。对于验方,也不可机械地搬用,既要符合辨证,又要符合病机。如:人迎、太冲、合谷是治疗肝阳偏亢而眩晕的一张良方,但对肾阴虚或痰浊的眩晕即不易获效。即便症状有所缓解也是暂时的。
另外,取穴的多少,先后次序,刺激量的大小,都要细心推敲,才能发挥治疗效应。每次治疗前后,都要细心检查经络的失调变化,为治疗提出可靠的依据。这是提高疗效不可忽视的一环。
?五、病适应
针灸治病虽广,但有其适应症。对非适应症或禁忌症,盲目地乱针妄灸,不但不能发挥针灸的治疗作用,反会影响针灸的信誉和损伤其真正的价值。
适应症的选择,是取得疗效的基础。疗效的程度随其病种与病情等出现差异。针灸适用于功能失调的疾患。
对某些器质性疾患亦有一定的疗效,如视神经萎缩、小儿麻痹后遗症等。对一些慢性炎症、传染病如菌痢、百日咳、肝炎等;寄生虫病如疟疾、蛔虫等均有一定疗效。
非适应症:有严重器质性病变、恶性皮肤病、血友病、败血症、失血或过敏性休克、急性腹膜炎、坏疽、恶性热性病等。但在治疗需要或可能的情况下,作为一种整体疗法或辅助治疗,亦未尝不可选用。如在气血虚弱而津液未全衰竭的情况下,施用灸法,还有一定的效果。
?六、贵于恒
“针多少次能好?能不能治好?治好了能不能再犯?”临床中经常听到患者这样的问话。
作出准确的回答实在困难。倘若不综合掌握正邪双方的关系、病者的内在与外在条件、恰如其分的治疗方法,医生就更难回答了。
▌疗效的取得,需要医生和病者付出辛勤的劳动。尤其是对疑难病症、慢性病的治疗,不能一蹴而就,急欲求成。贵在持之以恒。针灸治病,在于调整和激发体内的抗病能力。而这种抗病能力的产生或增强,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
因此,医生和病者都在为激发抗病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激发得力的,疗效就好,激发不得力的,疗效就差。医生要精研于技术,热心于病人。病者要密切配合,遵照医嘱,接受治疗,加强锻炼,增强体力。不能因为暂时的无效而停止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