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视神经麻痹 > 神经麻痹病因 > 爱眼知识丨糖尿病性眼底病十问十答,建议收
爱眼知识丨糖尿病性眼底病十问十答,建议收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出现慢性血管并发症时,视网膜上的小血管发生阻塞,由于缺血继而缺氧,形成新生血管并增殖,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种新生血管易发生破裂引起出血,特别是在冬天,血液在视网膜表面或流入玻璃体内,影响光线进入眼内,不能清晰成像,出现严重的视力下降。
以下为糖尿病眼底病患者常咨询的问题,医院眼底病专家为大家一一作答。
1、糖尿病眼病与发病年限有关吗?有关,发病时间越长,造成的眼部损害越重。血糖控制稳定,可以减缓眼病的发生。血糖控制不好,会使眼病提早发生。同时控制血压和血黏度也很重要。1型糖尿病患者眼部并发症多发而且情况较为严重。
2、如何了解自己是否患糖尿病眼病?糖尿病会引起眼睛不适,但不单纯是视网膜病变造成的,“糖友”要学会简单的鉴别,比如:
a.屈光改变:会表现为有时近视,有时远视;
b.眼睑病变:反复发生睑腺炎,睑缘炎;
c.结膜病:反复发生结膜炎;
d.角膜病变:干眼,角膜上皮糜烂,角膜伤口愈合延迟等;
e.虹膜病变:虹膜炎,虹膜色素脱失等;
f.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g.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和糖尿病患者的老年性白内障;
h.眼肌麻痹:可以表现用眼后易疲劳和斜视、复视;
i.视网膜病变:最多见也是最严重的。
3、为什么看东西时而清楚时而模糊?这是由于晶状体调节造成的,晶状体的营养来源于眼睛里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房水,当血糖升高时,房水中葡萄糖浓度升高,扩散入晶状体,晶状体渗透压升高,晶状体纤维吸水肿胀,发生近视;当血糖突然降低时引起相反的渗透压变化,晶状体水分减少,发生远视。这种视力变化提醒您应注意血糖变化,但不必马上配镜,应在血糖稳定后再次验光。
4、患者没有眼部症状是否需要检查?需要,因为患者只是根据自己的视力来判断眼睛是否有问题,这是非常片面的,我们把眼底分为中心区和周边区,中心区指的是黄斑区,如果黄斑区没有出血或渗出,患者可能不易觉察,但周边网膜可能已经出现了损害,应当开始治疗。
5、玻璃体积血必须进行玻切手术?不一定。糖尿病患者,出现玻璃体积血时,说明患者的眼底病变已经比较严重,达到增殖期程度,但是如果积血量较少,仍可清楚看到大部分视网膜时,此时可以进行视网膜光凝治疗配合促进积血吸收的药物,许多患者也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从而不需要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但是如果玻璃体积血较多,视网膜大量增殖膜时,此时需尽快控制血糖,尽早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才会对病情恢复较有利。
6、做玻切手术者术后视力恢复差?不一定。糖尿病需要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患者,其术后视力的恢复主要与黄斑区及视神经是否存在严重病变有关,如黄斑区明显水肿、黄斑区萎缩、黄斑区裂孔、视神经萎缩等通常视力恢复较差,如黄斑区和视神经形态良好通常视力恢复较好。同时,术后视力的恢复与手术硬件设备、术者手术技巧操作、是否有明显的手术并发症等也有一定的关系。
7、眼底出血,须尽快视网膜光凝?不一定,达到高危非增殖期和所有增殖期且屈光介质适合进行视网膜光凝治疗均属视网膜光凝适应症,但程度较轻微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则不建议视网膜光凝,具体有明确的临床评判标准。
8、眼底病变激光治疗后视力必下降?不一定。目前所采用的视网膜光凝分为两大类:全视网膜光凝和黄斑格栅光凝。有一定比例的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后,视力可能下降,视野可能缩小。而黄斑格栅光凝治疗机制不同,一般针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发挥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黄斑水肿,从而提高患者的视力。
9、血糖已稳定,眼底病变不会进展?不一定。通常糖尿病患者通过良好的饮食控制和控制血糖的药物治疗,大部分患者血糖可以控制在较理想的范围内。但是,如果已经出现比较明显的眼底出血、黄斑水肿、视网膜新生血管、增殖膜、玻璃体积血等病变时,眼底病变程度仍可持续加重,血糖控制稳定仅能减轻病变进展的速度,根本的治疗仍需依赖于足量有效的视网膜光凝、玻璃体腔Anti-VEGF注射、玻璃体切割手术等治疗。
10、做激光无明显眼痛是医生水平高?恰恰相反,此种情况可能说明激光医生操作技能需进一步提升。全视网膜光凝是依靠激光的破坏效应来达到临床治疗作用,故在治疗时必需有足够比例的“有效光斑”,此时应该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眼痛(具体因个人对疼痛的耐受而不同)。所以如果视网膜光凝时无眼痛,可能治疗的激光能量不足或光凝斑分布过于稀疏,通常都无法取得良好治疗效果,还可能因不规范的激光治疗加重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转给你身边有需要的人?
点击“阅读原文”咨询眼底病相关诊疗,预约“眼底病专家门诊”更方便!上海白癜风专科医院北京哪里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