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视神经麻痹 > 神经麻痹病因 > 病例首诊为视神经乳头炎的圆锥角膜一例
病例首诊为视神经乳头炎的圆锥角膜一例
导语 患者男,23岁。因双眼先后进行性视力下降3月余于年11月18日来我院就诊。
主诉及病史:
患者男,23岁。因双眼先后进行性视力下降3月余于年11月18日来我院就诊。
患者曾于年11月6日被某院诊断为“视神经乳头炎”收治11天。主要治疗经过为全身应用大量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球后注射药物(具体药名不详)。经过10余天的治疗,症状不见好转,遂转入我院诊治。
入院检查:
右眼视力0.1,左眼0.4;询问病史患者否认有家族遗传史和外伤史。9岁时配戴近视眼镜,矫正视力正常。近数月来近视度数快速增加,矫正效果极不理想。
外眼检查:双眼睑裂大小正常,眼球运动自如,结膜无充血和分泌物,当眼球向下注视时右眼下睑缘中央呈现v字型突起(Munson征)。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中央弧度增大,透明度下降,在角膜基质层后部可见细小垂直状条纹(Vogtstriae),相应处角膜显著变薄,其厚度约为边缘角膜的1/2(锥底处未见Fleischer环),前房轴深约5~7mm,房水未见混浊,瞳孔大小、形态和光反射均未见异常,晶状体无混浊及脱位。
眼底镜检查:瞳孔区可见片状阴影来回晃动(相当于检影镜下出现的“剪刀状”阴影),玻璃体未见明显混浊;视乳头颜色暗红,边界不清,乳头未见水肿,整个眼底图像欠清晰,血管走行方向大致正常,未见出血、渗出及裂孔等改变。
其它眼科检查:
非接触式眼压计检测:右眼10mmHg(1mmHg=0.kpa),左眼12mmHg。超检查无异常发现。
全自动电脑验光仪(日本N1DEK公司)检查,右眼未能测出数值;左眼-6.00DS+3.50DC×35°。
角膜曲率仪(日本N1DEK公司)检测,右眼K值为53.83/66.18×88,左眼K值47.34/51.84X47,显示屏中央的标准定位环比正常人缩小约1/2,而且严重变形,模糊不清,此环相当于placido盘映像的检查结果。
Orbscan角膜地形图仪检查,双眼均呈现典型的圆锥角膜图形:(1)双眼中央角膜曲率显著增加;(2)下方角膜变陡;(3)双眼角膜曲率差值较大。
临床诊断:
双眼圆锥角膜完成期。
治疗方案:
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RGPCL)。视力矫正情况,右眼0.3+1,左0.8-2,随访一年,病情稳定,视力未见下降。
圆锥角膜是一种先天性角膜异常发育,以角膜扩张为特征,导致角膜中央进行性变薄,向前呈圆锥状突出并产生高度不规则近视散光的角膜病变。有文献报道,患病率欧美约为0.1‰-0.5‰;日本为0.7-0.8‰,我国尚未见确切的统计资料。
尽管圆锥角膜的早期临床表现比较隐蔽,但实际上有一定的发展规律:一般幼年起病,病程缓慢,多在20~30岁开始加重。按其临床过程分为四期:(1)潜伏期,(2)初期,(3)完成期(表现为典型的角膜锥形扩张,视力进一步下降,必须配戴角膜接触镜才能矫正部分视力),此期会出现四大临床特征:①Munson征,②Fleischer环,③Vogtstviae线,④角膜急性水肿。(4)变性期(角膜出现瘢痕.硬性角膜接触镜已不能矫正视力)。本例病人的临床表现不够典型,尤其是缺少弗莱斯撤环和角膜水肿两个特征,这给临床医生的诊断带来一定迷惑。
视神经乳头炎属于急性眼底病范畴,它的临床特征比较明显:(1)视力急骤下降伴有眼球转动痛或前额痛;(2)瞳孔光反射迟钝或消失;(3)视乳头充血伴有水肿,其上可见出血或渗出物;(4)视网膜静脉扩张弯曲;(5)临近视乳头的视网膜可有水肿、渗出和出血(此时称视乳头视网膜炎);(6)视野检查表现为中心暗点或视野缩小;(7)发病前期多有感染性疾病存在,如感冒、副鼻窦炎等。
本例患者的误诊原因主要是因为病人的视力呈现进行性快速下降,矫正视力难以提高,加之视乳头边缘模糊不清,颜色暗红,客观上给首诊医师造成了一种“眼底病”的错觉,从而忽略了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鉴别诊断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视力下降的速度和程度不同;(2)发病的原因和病史不同;(3)瞳孔对光反射的灵敏度不同;(4)眼底表现尽管有相似的地方,但仔细观察会发现有明显的不同;(5)视野检查结果不同;(6)某些特殊检查如角膜曲率检查,特别是角膜地形图的检查均有本质的区别。
本文已发表于《中国实用眼科杂志》年7月第29卷第7期
作者:陈文娟,陈德荣
来源:医脉通
版
权
声
明
转载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未经核实,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昆明治疗白癜风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