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视神经麻痹 > 神经麻痹病因 > 提醒天寒地冻,胳膊腿发麻别不当回事,
提醒天寒地冻,胳膊腿发麻别不当回事,
一波又一波寒潮来袭,
如此寒冷的天气无疑增加了中老年人群
脑梗死等脑血管病发病的风险。
医生特别提醒,
在气温变化时,
高龄且伴有三高、肥胖、抽烟饮酒等
高危因素的人群,
需要高度警惕脑梗死的发生、
尤其是疾病的早期表现。
医学指导:广州医院神经内科徐评议教授
01
时隔两年,脑梗复发?
今年70岁的廖大爷元旦假期回乡下过节,正值寒潮天气来袭,回城后,一家人吃饭饮酒的时候,廖大爷手中的筷子突然从手里滑落到地上,他以为是没拿稳,想要继续拿起筷子吃饭时,却发现右手轻度发抖,连夹菜都没有力气,筷子在手里面好像千斤重,怎么都不听使唤。
廖大爷原本以为可能是上午在地里面锄草累着了,回到房间休息了一下,起床之后要端茶杯喝水,右手依然没有力气,已经无法写出一个完整的汉字,感觉到从肩膀到手指都是麻的。
第二天,廖大爷发现手麻、无力的问题并没有缓解,而且右腿也感觉到像是灌了铅一样沉重。女儿得知父亲的情况后,回想起两年前父亲曾经历过一次小中风,也有相似症状,难道是脑梗复发?
廖大爷在女儿的劝说下,医院检查,住进了广州医院神经内科,经核磁共振脑扫描等详细检查后发现,廖大爷左大脑中动脉一条分支脑血管被堵住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脑梗死。
02
气候变化是诱发脑卒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中风或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血管病。气候变化是诱发脑卒中的重要因素之一,约一半以上的病例,发生在秋冬季天气骤变的时候。
神经内科徐评议教授说,“近期,气温骤降,因脑梗入院的病人明显增多,“寒冷刺激导致人的大脑血管收缩明显,血压极不稳定,表现为持续波动性升高,血黏度增高,血流减慢,非常容易导致脑血栓形成。曾有过脑梗病史的患者、本身就有三高等疾病风险问题的中老年人等,都是脑血管病高危人群。”
脑梗死因其致死、致残率很高,已成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头号杀手”之一。近期天气寒冷,室内外温差大,是脑梗高发季节,一定要注意预防,特别是身体保暖,避免受冻。
家中老年人更要细心照顾,如果发现有突发的单眼或双眼看不清东西,跌倒、一过性头晕或晕厥、面部或单侧肢体麻木、无力、笨拙、沉重,说话不清楚等症状,需要立刻联想到脑中风可能。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小灶性脑梗死早期发作常常仅持续数十秒到几分钟便消失,极易被忽略,医生提醒,一旦出现上述表现,有可能是脑梗的先兆。如不快速处理,容易演变成大面积脑梗死。
“梗死发生后4小时内是最佳黄金治疗时间,即溶栓时间窗。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医院进行积极处理,在时间窗内开展溶栓治疗,容易引导脑血管再通,使病人脱离危险。”徐评议教授说,时间就是大脑,就诊越及时,治疗和预后效果越理想,在时间窗内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及血管内治疗(取栓)等方案是目前最有效的救治措施。
“我们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患者没有充分重视身体发出的小‘警告’,错过了最佳溶栓治疗的时间,往往就导致不可逆的后果,严重影响了日后的生活质量。”
徐评议教授建议,在寒冷的冬季,老年人特别要注意保暖,根据气温增减衣物,保证充足睡眠,适当锻炼身体,保持心情舒畅,戒烟限酒,平日里多喝汤水、多吃新鲜蔬果,补充人体必需的维生素,防止便秘。同时,要注意低盐低脂饮食,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既往脑梗死等危险因素的中老年朋友,一旦出现头痛、头晕、行走不稳、手肩麻木无力、一手握不住东西、口角歪斜、言语不清等症状,医院进行诊治,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往期推荐●●
//1
|提醒
吃辣一时爽,当心菊花残
//2
|揭秘
死后的24小时,你的尸体在干嘛?
//3
|惊
心太大!28岁,剖了6次,她的子宫前壁几乎透明...
来源:广州医院(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通讯员:韩文青、陈祥
编辑:海珊责编:邹向东
联系和投稿邮箱:jiankangG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