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视神经麻痹 > 神经麻痹病因 > 爱眼日治疗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最需要

爱眼日治疗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最需要



与成人不同的是,对婴幼儿手术应该首要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医聊家录制手记

医聊:儿童斜视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501

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医聊医院的眼科专家们推出关于眼部疾病的系列短视频,为大家澄清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我国新生儿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率不低,约为万分之五。然而,由于我国新生儿眼病筛查制度的不完善,相当多的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未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严重的影响了患者视功能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那么,对于新生儿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医院眼科主任赵培泉医生来和我们聊聊。

另外,6月6日爱眼日当天的上午9点到10点30分,医院还将进行白内障的公益手术,看看新闻全程直播,大家可以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观看~

治疗小儿先天性白内障,最需要注意什么?

先天性白内障病因复杂

先天性白内障的病因非常复杂,50%的先天性白内障可以检测出明确的致病基因,多为显性遗传方式。散发的先天性白内障可能与母亲孕期服用药物,代谢异常,接受X线照射,病毒感染有关。

先天性白内障晶状体混浊形态多样,病变特征差异较大。依据晶状体混浊的部位可分为囊膜性白内障,极性白内障,胚胎性白内障,核性白内障,板层白内障,全白内障等。临床上可表现为白瞳症,斜视,眼球震颤。

先天性白内障可孤立发生于健康的新生儿,也可合并其它眼部或全身的先天异常,如永存胚胎血管,Peter’s综合征,先天性小眼球,先天性心脏病,中枢神经发育异常,代谢遗传病等。

先天性白内障的早期诊断

先天性白内障的早期诊断可以通过联合孕期检查,新生儿眼病和系统性疾病筛查,和基因诊断来实现。母亲在孕期应该接受正规的产检,排除病毒感染;目前在医院,孕5月左右可以通过超声排畸检查出胎儿晶状体内的异常回声。

婴幼儿出生后应在基层妇幼保健机构进行眼病排查。检查医师可以通过观察婴幼儿的跟随注视能力,检查双眼底红光反射是否存在,来大致排除包括严重的晶状体混浊在内的眼病。

对于明确家族史,初筛时发现异常,或患其它相关先天性疾病,其母亲有孕期高危因素的婴幼儿,应该转至儿童眼病诊治中心,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

需要注意的是,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多为双眼发病,单眼发病者需与永存胚胎血管所致的晶状体或晶状体后的混浊相鉴别。先天性白内障的基因诊断有助于明确病因和遗传咨询。

先天性白内障的手术治疗

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需要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与成人不同的是,对婴幼儿手术应该首要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减少不必要的多次手术,减少术后的并发症。

因此,对于未累及视轴区或病变较轻的,视功能影响较小的患者(未出现明显的眼球震颤或斜视),建议定期随访,必要时应用扩瞳治疗,减少混浊晶状体对视网膜的遮挡。

对于病变位于视轴区遮挡眼底,对视功能影响很大的患者,可进行手术治疗摘除混浊的晶状体。手术后需要长期随访,进行屈光矫正和斜弱视治疗。文献报道,在生后28天即手术的患者,术后青光眼的发生率可达30%以上。

先天性白内障的摘除是否联合一期人工晶体的植入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过早植入人工晶状体(特别是生后7个月以内)所导致的剧烈的炎症反应以及术后巨大的屈光误差,可能为后续的治疗带来较大的困难,影响最终的治疗效果。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也发现部分患者在白内障术后眼轴增长非常缓慢,不排除这些患者本身就合并眼前节发育迟缓,不适宜按照常规预留度数植入人工晶体。

因此,对于部分需要早期摘除晶状体的双眼先天性白内障的患者,我们更主张术后验配RGP,等到眼轴发育至22.5-23mm再植入人工晶状体,以获得较稳定的术后屈光。

专家档案

赵培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尤其擅长成人及小儿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诊治。特别专长复杂性眼底疾病的显微手术,并有娴熟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近年来,主要从事小儿视网膜疾病和老年性黄斑变性致病基因的研究以及临床药物治疗。

特需门诊

周一上午

周四上午

谨慎提示:医聊家是提供专业医疗知识的视频平台,具体医院咨询医生

用不一样的方式,听医者聊聊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tw.com/sjmbby/127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