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视神经麻痹 > 神经麻痹病因 > 惟视专访超越12周,马志中教授谈湿性
惟视专访超越12周,马志中教授谈湿性
编者按:
目前对于抗VEGF治疗nAMD,指南推荐3+PRN治疗方案。然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3+PRN方案每月一次访视会带来沉重负担并不是理想之选,临床亟待更加符合医患需求的治疗方案。适逢阿柏西普近期治疗延长方案(TE方案)获批,惟视眼科医院马志中教授,就目前临床上nAMD的治疗困境及阿柏西普治疗nAMD方案等问题做了阐述,并对主动治疗(3+TE)做了详细解读。
医院马志中教授
突破nAMD治疗困境:让患者有病可医
马教授首先介绍道,目前临床上针对nAMD的治疗提倡早期发现,及早治疗。而nAMD所面临的治疗困境主要体现在:
公众及患者对该疾病认识不足,并未意识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
患者就医和接受诊治的途径受限;
获得持续治疗的几率较低,患者不能按时随访。
以上几个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广大眼科医生的共同努力,让患者病不讳医、有病可医,提高医疗的可获得性。
治疗方案:变被动为主动随着抗VEGF药物在临床上的推广,抗VEGF药物已成为nAMD的一线治疗选择,马教授就抗VEGF药物的治疗策略做了详细解读。
目前临床上在治疗初始阶段推荐负荷治疗,即每月注射,连续3针,随后根据病情变化按需给药(PRN)——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被动治疗3+PRN治疗方案。研究数据表明,在欧洲国家,治疗nAMD进行抗VEGF注射次数平均为19.5次。这种治疗负担对中国患者显然是“视力不能承受之重”,对于患者的家庭和医疗保险机构甚至社会保障部门都是沉重的负担。对于那些经济生活条件一般,对视力的要求不甚高,不能承受过多次数的注射和随诊的老年人,这种治疗方法只可以减缓其病情的发展,挽救一定的视功能。
为了减轻患者及社会的经济负担,是否可以在临床治疗时逐渐延长治疗间隔时间,减少打针次数呢?这是一种新的临床治疗概念,是在既往3+PRN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的又一巨大推进。在这种临床需求下,Treat&Extend(T&E)治疗方案应运而生。
Treat&Extend治疗:锦上添花
目前,阿柏西普已获批T&E延长治疗方案。马教授介绍道,该治疗方案的提出是基于ALTAIR的研究结果。该临床试验通过随机对照设计去研究延长治疗间隔是否依然能稳定nAMD患者的视力或者较3+PRN治疗是否能取得更好临床效果。研究结果表明:3个月连续注射后,可以延长nAMD患者用药间隔到12周甚至更久,视力预后仍然良好。延长治疗间隔后可以达到与既往治疗方案同等临床效果。这项研究结果无疑是振奋人心的。
该方案是在确保最大视力获益前提下个体化延长治疗间隔,减少打针次数的新型治疗方案,其利益最大化地保证患者视力的提升和维持,兼顾了患者对视力的需求和经济的考虑,变被动治疗为主动治疗。
被动治疗与主动治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这种从原来按需治疗方案(3+PRN)的被动治疗到目前3+T&E主动治疗的转变体现了治疗理念的改变。主动治疗可以从临床病情和患者经济情况出发去选择治疗,而不再受制于其他因素影响。这种治疗的主动性完全掌握在医生和患者手中,医患可以灵活制定治疗方案。
3+T&E主动治疗:更适合中国患者
马教授指出:对于中国患者来说,经济因素始终是限制其就医诊治的主要原因。其实,患者的依从性还是很好的,一些患者不能按时随访主要是资金不足。3+T&E主动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合理调整治疗间隔,减少疾病复发率,保证最大的视力改善结果。现在采取新的3+T&E主动治疗后,无疑减轻患者经济负担,随之亦减轻社会和医疗机构负担和家属陪护负担,这也就解决了nAMD治疗所面临的困境。毋庸置疑,阿柏西普主动治疗方案对于患者、眼科医生、社会和政府而言均具有重要意义。
阿柏西普是完全人源化融合蛋白类药物,作用靶点广,临床疗效明确,一问世就受到眼科医生和患者的青睐。马教授呼吁:希望阿柏西普能尽快获批纳入医保报销,为更多nAMD患者带来光明,这对患者和医生无疑将是一个利好消息。
后记
阿柏西普3+T&E主动治疗的获批体现了新生血管性疾病治疗理念的改变和提升。相信,新的治疗方案将为患者带来福音,更好地造福患者!
PP-EYL-CN--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