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视神经麻痹 > 神经麻痹症状 > 戴宝柱健康专栏人参中的微量元素

戴宝柱健康专栏人参中的微量元素



(作者:延边州健康管理协会会长、延边州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健康咨询分会会长、延边州科普卫生健康专家组组长)

举世公认的中国长白山人参,之所以被世人称为防病食药、延年益寿的上品,是与其含有的成分有关,除了人参皂甙、多糖物质,特别是富含20多种有益健康的微量元素,这是人参功能具有广泛性、温和性和双向性作用所在。因此,了解人参,当始于对微量元素的了解。只有了解了微量元素的作用,才能科学的使用人参。

科学研究已经确切证明,组成机体的元素共计有18种,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常量元素是指含量占机体重量0.01%以上的元素;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机体重量0.01%以下的元素。其中,碳、氮、氧、氢、钙、磷6种元素占机体总量的99%,称之为常量元素,其余的12种元素约为1%,因而称为微量元素,它们是碘、硫、钠、氯、铁、铜、钾、镁、锰、钴、锌、硒。它们量虽少,但作用极为重要,不可多,不可少,缺一不可。

大量的实验资料证明,微量元素在机体生长发育、生殖、神经、内分泌、免疫、物质代谢、血液、消化、造血等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生物酶合成、抗氧化、抗衰老等方面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微量元素虽然含量极少,但是其作用却是常量元素不可替代的。微量元素含量的异常可引起体内脂代谢紊乱和心肌损害及动脉结缔组织代谢改变,最后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调整人群中微量元素的不平衡状态,对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会有一定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参是心脑血管的良友。

最近的科研显示,人参含有的常量元素有钙、钾、钠、镁等,微量元素有铁、铜、锌、锰、钴、钼、硒、锗、砷、镍等。

1.钙

成人机体内含钙约为克,其中90%集中于骨骼和牙齿中。其余10%的钙,常以游离或结合的离子态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及血液中,统称为混溶钙池。混溶钙池和骨骼中的钙维持着动态平衡,钙是机体内含量最多的二价阳离子,占体重的1.5%~2.0%。所有生命物质都具有强大保留钙和维持细胞外液钙浓度恒定的机制。

钙的生理学功能对维持生命非常重要,即使当膳食钙严重缺乏或机体发生异常钙丢失时,可通过相同的机制使骨脱矿化以预防甚至是轻微的低钙血症。

钙的生理作用,形成强健的骨骼和牙齿,减少铅质在体内积聚,有助神经系统正常运作及受伤后血液凝固,有助肌肉收缩与扩张,并帮助调节心跳。

钙的更新,成人每日约毫克,钙的更新速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减慢。40岁以后,骨中的无机物质渐减,导致骨质疏松现象发生,经常注意体力活动可以延缓这个过程。钙还参与血凝过程并对许多酶具有激活作用。

缺钙的人,经常神经紧张,无法松驰下来,工作所产生的疲劳无法获得缓解,所以总是疲于奔命,使得自己精疲力竭,暴燥的脾气更令人敬而远之。

缺钙的人常会失眠,那是神经无法松驰的另一种形式。

成人每日需要量0.6克~0.8克。

2.磷

正常人骨骼中含磷总量克~克左右,约占体内含磷总量的80%,为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材料,亦是组成细胞核蛋白质的一种主要成分。尤其是神经细胞最为需要,亦是磷酯、辅酶等的组成原料。

磷参与体内许多重要生理功能,如糖类和脂肪的吸收和中间代谢。机体三磷酸腺苷和磷肌酸中的磷,具有贮存和转移能量的作用,维持血液中和性,调节酸碱平衡等。

成人每日需要量为1.32克。

3.镁

成人机体内含镁约为20克~30克。其中70%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25%存在于软组织和细胞间质中。脑脊液中镁浓度是血清中镁浓度的1.4倍~1.8倍。

镁是细胞内阳离子,主要浓集中线粒体中。镁是多种细胞基本生化反应中必需的物质,因此,机体镁缺乏可导致严重的生化改变和症状。镁与钙、钾、钠合作共同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此外,镁离子是维持心脏正常功能和结构所必须,还可维持核酸结构的稳定。

健康人一般不会发生镁缺乏,但已发现,越来越多的临床疾病与镁耗竭有关。镁缺乏可致过敏症及肌肉痉挛、血胆固醇增多,导致或加重动脉洲样斑块形成。镁严重缺乏时,大脑所受到的影响最大,思维混乱、丧失方向感、明显的沮丧,甚至会精神错乱,产生幻觉,服用适量的镁之后,这些现象便会消失。

实验表明,人在经历了25天~天的缺镁期后发生神经肌肉功能异常。多种原因可引起镁缺乏的事实强调指出,在急性或慢性病人中,镁耗竭并不罕见。

成人每日需毫克~毫克。

4.铁

铁是周期表中的第26位元素,原子量为55.85,约占机体体重的0.%。年龄和性别不同,其含量亦有差别,男子平均约3.8克,女子约2.3克。

铁在体内可分为功能铁和储存铁。功能性铁,具备代谢的和酶的功能;储存铁,用于铁的储存和转运。大约体内总铁的2/3是功能性铁,主要以血红蛋白形式存在于循环的红细胞内。其它含铁酶和肌红蛋白组成功能铁的15%。

铁主要储存于肝脏实质细胞或肝细胞,另有少量储存于网状内皮细胞或枯否细胞中。储存的铁,主要作为一个仓库以供给细胞所需要的铁,主要用于生成血红蛋白。男子体内的总铁约有1/3是储存铁,而女子的储存铁仅约占1/8。一般认为营养性铁缺乏是由于储存铁耗竭后不能提供足够的功能铁以满足机体需要。

缺铁及缺铁性贫血仍是当今重要的世界性营养问题。缺铁可导致多种含铁酶活力降低,机体利用氧的能力降低,特别是氧代谢活跃的组织如免疫系统,当它的细胞氧代谢水平下降时,可使整个机体的抵抗力降低。因为大脑供氧不足,思维混乱,并且健忘。缺铁可使乳酸在肌肉内堆积而出现酸痛无力,还可出现疲倦、烦躁、易怒、注意力分散、干裂舌等症状。

研究表明,甚至在轻度贫血时,进行短暂但激烈的体力活动的能力也降低。动物和机体实验表明缺铁会增加铅的吸收。在美国,铁缺乏幼儿铅中毒的发生率比无铁缺乏儿童高3倍~4倍。体内铁代谢十分活跃.每天约有1/的红细胞在更新,需要大量的铁。衰老凋亡的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铁有90%可被再利用。

机体损失的铁是通过胆汁、尿液和皮肤及胃肠道脱落细胞排出体外的,每日大约丢失1毫克。所以每天只需补充1毫克铁,即能满足机体需要。

5.碘

正常成人机体内含碘20毫克~50毫克,约20%在甲状腺中。碘在整个机体中的唯一作用是作为甲状腺激素必需成分。甲状腺激素对身体发育是必需的。甲状腺激素有许多功能,如调节细胞的活动和生长。在机体胚胎生命的早期,甲状腺激素可穿透胎盘屏障,在胚胎自身甲状腺发挥作用之前起到一些目前还不确切知道的作用。它可影响视神经细胞的生长、迁移和树突的发育。它还可促进外周组织的生长和成熟。因为甲状腺控制身体活动的速度,所以缺乏甲状腺素时,会有疲倦、懒散、畏寒、性欲减退、脉搏减缓、低血压,极少的热量就会迅速增加体重。

人和动物缺碘对胚胎和出生后的发育带来严重后果。即所谓“碘缺乏病(IDD)”,它是人类最严重、流行最广的疾病之一。碘缺乏是全世界可以预防的智力迟钝的最普遍原因。缺碘可导致甲状腺肿,孕妇缺碘可导致儿童患克汀病。轻微缺乏碘与甲状腺癌、高胆固醇及心脏疾病致死均有很大的关系。碘缺乏可通过对甲状腺素的影响而导致血脂增高。

成人每日需0.15毫克~0.3毫克。

6.钠

钠在机体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外液中,主要功能为供给碱性元素,维持体内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另外,l/3贮存于骨内无机盐中。

氯在细胞内外均有,其功能为合成胃酸,调节渗透压,维持酸碱平衡。氯和钠一般结合为氯化钠。钠、氯和钾是膳食的重要成分。它们在小肠上部几乎被完全吸收,并由尿排泄。如果出汗不太多和没有腹泻,98%以上摄入的钠和氯均自尿中排出。85%以上摄入的钾也从尿中排出。

研究表明,在极高盐摄入和极低盐摄入人群中,平均每日钠摄入量与高血压发生率呈正比,即:低钠低血压,高钠高血压。高钠负荷可使血压昼夜节律性改变,血压变异性增加,导致靶器官损害。

成人每日食盐量应不超过5克。

7.钾

成人机体内含钾约克~克,有时甚至高达克。其中约1.2%存在于细胞外液中,而98%以上存在于细胞中,钾为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

钾在能量代谢、细胞膜转运,以及维持跨细胞膜的电位差方面,有各种非常重要的功能。后一种功能对所有神经肌肉和内分泌细胞特别重要,其功能取决于它们的去极化和再极化能力。

血清低钾(低于3.5毫克当量/升),表现为口苦,食欲不振、腹胀、表情淡漠、软弱无力、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甚至昏迷。

血清高钾(高于5.6毫克当量/升),神经肌肉系统逐步感到手足知觉异常、四肢苍白发痛。有时表现为迟纯、嗜睡、精神错乱、极度疲乏软弱,甚至恶心呕吐,尿闭。

饮食中缺钾时,不论人类或动物,都会因过量的盐而形成高血压。人们吃加盐的食物时,所流失的钾比不加盐时多出几倍。血压过高的人应该限制钠的摄取量,尽量选择钾含量高的食物。

冠状动脉缺钾,很可能是人类因心脏疾病致死的最主要原因。在美国、日本、英国、苏格兰、瑞典、比利时、肯尼亚、扎伊尔和中国进行的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都证明血压与膳食钾、尿钾、总体钾(估计)或血糖钾呈负相关。补钾除了有降血压作用外,它还有独立的血管保护作用。补钾对高血压及正常血压者均有降压作用。钾对治疗和预防高血压也可能起作用。

成人每日需2克~3克。

8.铜

根据最近的估计,成年人平均含铜总量约为毫克。由于肌肉和骨骼的重量和容积较大,其铜含量大约分别占总体铜的25%和42%,肝和脑约占9%,而血占约5%(其中60%在血浆中)。新生婴儿的肝铜浓度比成年人高出许多(约40微克/克),反映婴儿在出生前铜的储存,这些铜多被用于出生后6个月内新组织的生长。

铜参与造血,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是铁(确切地说化合价是三价的铁),而我们从食物中吸收的铁都是二价铁。在二价铁转变为血红蛋白里的三价铁时,必须依赖一种含铜的活性物质—血浆铜蓝蛋白的氧化作用。可想而知,如果体内缺铜,血浆铜蓝蛋白的氧化作用就要大打折扣,它可导致铁的价位转变困难而引起贫血。

铜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能。体内自由基不能及时清除,就可能加速机体衰老并发生肿瘤、动脉粥样硬化、关节炎及其他多种病症。有统计表明,自由基过多导致的疾病有70多种。

铜还具有抗肿瘤作用,研究已证明,铜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诱导癌细胞的凋亡。癌症患者的血清铜水平较高,而主要存储铜的肝脏的含铜水平却在降低,这可能与癌细胞增殖、代谢需要消耗大量的铜有关。而补充铜元素反而使癌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血清铜的水平可下降到正常范围。

铜缺乏会缩短红细胞的寿命,导致脂质氧化产物在红细胞中的蓄积增加。长期缺铜的一个主要后果通常是发生低血色素小红细胞性贫血,需补铜才能恢复。

铜缺乏时常见的可能与铁有关的现象是心脏肥大,涉及心脏线粒体的肥大。铜缺乏时也观察到脂质和葡萄糖代谢的改变;观察到的症状有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生育力和免疫力都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铜量是否充足。

成人每天约需2毫克~3毫克,婴幼儿每天约需0.5毫克~1毫克。金属铜不溶于水,相对比较安全;而水溶性铜盐如醋酸铜和硫酸铜等用不好就有可能发生铜中毒。但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少见。

9.钴

钴,为维生素B12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刺激造血过程,对机体的物质代谢有重要作用,每天只需要3微克维生素B12就能防止恶性贫血、疲倦、麻痹等现象。

钴对组织呼吸有一定控制作用,能阻止恶性肿瘤的生长等。

成人每日需摄入1微克~2微克。

食物来源为动物胰、肝、肾、脾等,海鱼和谷类。

10.氟

氟是已证明的唯一能降低儿童和成人龋齿患病率和减轻龋齿病情的营养素。氟在机体内含量极少,主要构成人之骨骼和牙齿珐琅。

氟过低时,则氟在牙齿珐琅质中的沉积过程障碍,易致龋齿。

氟过高时,牙齿珐琅质亦首先破坏,牙齿光泽渐消失,出现灰色斑点,呈斑牙症。

食物来源主要是饮水。氟对健康的作用(有益的和有害的)取决于所用的剂量,这些剂量可为生理性的、药理性的甚至是毒理性的。

成人每天摄人总量为2.3毫克~3.1毫克。

11.锰

锰,是一种早在罗马帝国时代就已知的金属。年发现缺锰会引起啮齿动物的生长不良和生殖障碍,从而确定它是一种必需的元素。近10年来,认为锰缺乏可能是一种促使某些人类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因素的看法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兴趣。

锰是一种过渡性元素,迄今我们对锰在人及实验动物中的吸收和存留的调节机制了解得还很不够。机体内锰的含量为12毫克~20毫克,其中30%在肌肉,近20%在肝脏,15%在消化道,其余则较均匀地分布于各种组织中。但大脑中以大脑皮层、脑干和神经核中的含量最高。

锰的功能为参与体内物质代谢,具有氧化促进剂作用,增强蛋白质代谢,并有抗脂肪肝的性质,促进幼小机体生长发育、性成熟及生殖。对骨中碱性磷酸酶有活化作用,从而促进骨的钙化进程。常与维生素B1代谢有关。

肺可通过呼吸吸收锰尘,皮肤也可吸收有机锰。

茶叶含锰丰富,喝茶有益于锰的吸收,也有人调查,10%以上的锰来自茶叶。

缺锰生长迟缓、活动反常、骨骼异常、关节畸形,平衡不良,动作不协调;雌性不孕,雄性丧失性功能。

现已发现,在大多数动物种属中,锰缺乏可引起肢体短粗、脊柱弯曲和关节肿大。

研究发现癫痫病人的全血锰浓度低于正常人,但认为锰缺乏是原因之一,还为时太早,但是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成人每日约需0.1毫克。

12.锌

锌,在机体内含量仅次于铁,居第二位。成人机体内含锌2.3克左右。按每千克体重含锌计,男性平均为33.3毫克,女性平均为22毫克。60%的锌存在于肌肉,22%~30%在骨骼,8%在皮肤和毛发,4%~6%在肝脏,2%在胃肠道及胰腺,1.6%在中枢神经系统,0.8%在肾脏,0.1%在脾脏,全血为0.8%,血浆少于0.1%,红血球中的锌浓度是血浆的10倍,白血球是红血球的25倍。全身各部位的锌主要存在于细胞内,在细胞内的锌又有30%~40%存在于细胞核,50%在细胞浆和细胞器,其余在细胞膜上。在人和动物的视觉神经中含量最高,约为4%,其次为精液(含量为0.2%)和前列腺。机体各个脏器的含量随着年龄的变化而不同。通常,新生儿的含量较高,但随着生长发育过程而迅速下降,青年、中年时期回升,老年又趋于下降。

锌是很多金属酶的组成成分或酶的激活剂,能协助葡萄糖在细胞膜上转运。锌能延缓衰老,老年人血清水平低于青年人,适当补锌后外周血淋巴细胞数、T淋巴细胞数、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均有明显提高。锌可与硫醇结合,阻断硫醇与铁结合所引起的强烈催化自由基的反应。锌还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稳定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使细胞对离子或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抗力。

锌维持皮肤、骨骼的正常发育,能促进正常性发育,与生殖器官功能关系极为密切。缺锌有碍细胞核糖核酸及脱氧核糖核酸的形成。

机体缺锌,可致生长停滞,男女青年性发育不良,亦可致自发性味觉减退、创伤愈合不良等。

成人每日需12毫克~16毫克。

13.钼

钼,主要通过饮食进入机体。一般成年人机体内含钼9毫克左右,分布于所有组织器官与体液中,以肝脏和肾脏最高。血钼浓度能较好地反映钼的摄取量。

钼在机体内是构成黄嘌呤氧化酶、醛氧化酶、亚硫酸氧化酶的主要成分。

钼与铜营养关系密切,相互结合,能形成不溶性结合物,从而钼能控制产生慢性铜中毒。铜亦可防止吸收过多的钼。

钼作为催化剂可起到一定的抗癌作用。钼的抗癌机理尚不十分清楚,其途径可能是:首先在体内减少致癌物吸收,加速其解毒与排泄;当致癌物进入靶器官时,钼可能起到与其竞争的作用,以减少对DNA大分子的侵袭,增强对靶器官DNA的修复能力。

我国还没有制定出每日膳食所需钼供应量标准。美国推荐的钼安全摄入范围:青少年到成年人每日均为0.15毫克~0.5毫克;儿童1岁至3岁为0.05毫克~0.1毫克,4岁至6岁为0.06毫克~0.15毫克,7岁至10岁为0.1毫克~0.3毫克。

14.铬

成人机体内含铬(Ⅲ)总量为5毫克~10毫克。在组织中浓度极低,在核蛋白中含量较高。正常人头发中含铬(Ⅲ)约微克/千克。由尿排铬(Ⅲ)约4微克/升~7微克/升。

铬被认定为能够增强胰岛素作用的必需微量元素。铬缺乏时,可致葡萄糖耐量发生异常。缺铬的老年人动脉斑出现较多。铬可以改善心肌缺氧,纠正心率不齐。

成人每日需20微克~50微克。

15.硒

硒在地壳中仅占千万分之一,被称为“稀有元素”。机体内共含硒约为15毫克。由于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和水土条件不同,平均硒摄入量差异颇大。

硒的生理功能是多方而的,其中主要是抗氧化性,具有抗金属毒物的作用,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酶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免疫球蛋白及抗体生成。硒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硒摄入不足或血及组织硒含量过低与人患癌症危险性增高有关,已成为有关学者的共识。可以认为,硒确有明显的抑瘤效果,但对晚期肿瘤的效果降低,对不同肿瘤效果亦不相同。硒在对抗诱发皮肤、肝、乳腺肿瘤的化学致癌物方面很有效,但对抗引起结肠、肺、气管和胰腺肿瘤的化学致癌物效果很小。

硒具有维持心血管系统正常结构和功能的作用,硒对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硒具有防治心血管病和明显的抗衰老的作用。

硒缺乏对代谢的影响包括:对某些氧化损伤的敏感性;甲状腺激素代谢的改变;增加对汞损伤的敏感性;生物转化作用酶类活性的改变;和血浆GSH浓度的增加。通常认为,硒是通过硒蛋白发挥作用的。

成人硒的最低需要量每日为22微克,生理需要量(膳食硒适宜供给量)50微克,推荐膳食供给量范围每日50微克~微克,最大饮食安全摄入量为微克(高硒地区为微克),最大安全日摄入量为微克~80微克。但由于每个人各自的生化特点和周围环境因素不尽相同,所需硒的摄入量也应因地、因人而异。

16.硅

年已报道硅在肌腱、腱膜和眼组织中含量高。早在年研究者们就提出硅可能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然而直至年仍普遍认为除了在一些低等生物体(硅藻、放射虫类和海绵)中硅起结构作用外,它不是必需微量元素。同年首次公布了大量证据证明硅是鸡和大鼠的必需元素。

硅在机体内是构成某些葡萄糖氨基多糖和多糖羧酸的主要成分,参与多糖的代谢,并为一种生物连接剂。与结缔组织的弹性和结构有关。尽管还需要更多地了解硅的生理或生化功能和硅的需要量,但推测硅耗竭可能与某些人类疾病有关,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骨关节炎、骨质疏松、高血压和老年痴呆。这个推测表明有必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以阐明人类硅缺乏的后果。

尽管硅的生化功能尚不清楚,但动物实验结果明确提示人类需要硅。硅的推荐摄入量大约为5毫克/日~10毫克/日。

17.锗

现代研究的许多资料表明,锗可以促进细胞新生,增加细胞分裂次数,延缓衰老。

锗有抗癌的功效,这是因为,锗能诱发干扰素的产生,并调动干扰素向癌细胞进攻。日本利用含锗药物治疗转移癌、肝癌、生殖系统癌、血癌等已显示了非凡的疗效。

18.砷

科学家们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砷对机体来讲是有剧毒的,但如果仅仅摄入极微量的砷,却对我们的皮肤非常好,可以让我们的皮肤细嫩光滑、有弹性,从这个角度上讲,人参有一定的美容颜的作用。

有关探讨产生营养性砷缺乏症的报道始见于20世纪30年代。对砷必要性的首次实质性证据于年和年相继有报道。直到近年来才从生化、营养和生理学方面研究砷,而不仅是从毒理学和药理学的观点进行研究。

近来发现提示砷影响从蛋氨酸(如S—腺苷蛋氨酸、S—同型半胱氨酸、半胱氨酸和牛磺酸)和精氨酸(如腐胺、亚精胺和精胺)形成的各种代谢产物,或影响不稳定甲基的代谢。砷也许在某些酶促反应中起作用。砷也可能调节基因表达。亚砷酸盐可诱导细胞内产生某些蛋白质,如称之为热休克或应激反应蛋白的蛋白质。只有动物的研究资料可用于估计人类砷的需要量。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长期过度接触砷与某些癌的发病有联系。尽管对砷的致癌作用仍有争议,但看来砷不是一种主要的致癌物,而是一个非活性的或极弱的致癌突变剂。

研究认为,任何形式或数量的砷都是不必要的、有毒的或致癌的看法是不实际的,甚至可能是有害的。

摄入砷的最高安全上限很可能是微克/日~微克/日。

19.镍

镍在较高动物和人中,镍的生化功能未见描述。但最近明确了镍在细菌、真菌、植物和无脊椎动物中的作用。自从年发现刀豆脲酶是一种含镍酶以来,已经积累的证据显示镍是脲酶(脲氨基水解酶,EC3·5·l·5)的一个普遍存在的成分。脲酶作用机制的一种较好模型为:一个镍离子使尿素的羧基极化,使得与另一个镍离子连接的活化羟基阴离子对这个镍离子进行亲核性的攻击。

镍参加水解和氧化还原反应、调节基因表达,并可能稳定某些结构。镍在较高动物中的作用,可能是参与一种利用维生素B12的途径。镍还调节氢化酶的形成。









































复方木尼孜其
民间偏方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tw.com/sjmbzz/6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