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视神经麻痹 > 神经麻痹症状 > 我国神经眼科近五年十大研究进展
我国神经眼科近五年十大研究进展
我国神经眼科专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于年3月成立神经眼科学组,于年4月获得中华医学会组织工作委员会正式批复。
自神经眼科学组成立以来,全国各地从事神经眼科工作的眼科医师、神经内外科医师逐渐增多,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多项神经眼科课题研究。学组通过作者自荐、专家投票等方式选出近5年(至年)我国神经眼科领域影响较大的10项研究进展,现分述如下。
一、发现在复发性视神经炎和双眼视神经炎的病因中,以抗干燥综合征A和B(SSA/SSB)抗体异常和干燥综合征最为多见,而抗水通道蛋白4抗体阳性患者相对预后差
此研究的完医院眼科。完成人:魏世辉等。
复发性视神经炎和双眼同时发病视神经炎患者更多合并自身免疫抗体等异常和结缔组织病,其中以SSA/SSB抗体异常和十燥综合征最为多见。研究还分析了合并SSA/SSB抗体异常患者视神经纤维的萎缩程度及疾病预后,发现与其他抗体异常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同样的结果也见于是否合并干燥综合征患者。
抗水通道蛋白4抗体异常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疾病转归有重要相关性,合并抗水通道蛋白4抗体异常的复发性视神经炎更易转归为视神经脊髓炎。该项研究发现为视神经炎诊断思路的确定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依据。主要代表性文章发表在年PlosOne。
二、视神经炎病因分型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系列研究及相关诊断体系建立
此研究的完成单位为首都医科医院神经内科。完成人:张晓君等。
本研究是国内首次对视神经炎进行病因分型诊断、治疗及随访的系列研究,发现国内视神经炎最常见的病因分型为特发性视神经炎,同时首次在国内提出“自身免疫性视神经病”的病因亚型,并探讨了乙肝病毒与视神经炎发病的关系;
应用抗水通道蛋白4抗体、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等自身免疫抗体检测技术,对国内视神经炎的免疫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国内视神经炎以重症视功能损伤为常见临床表现,与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视神经脊髓炎关系密切,而轻型视神经炎易转化为多发性硬化;发现在视神经炎缓解期进行持续的免疫治疗,可有效降低复发并延缓发展。
以上述研究结果为依据,形成国内首个视神经炎病因分刭诊断体系和技术操作流程,进而成为《视神经炎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年)》的核心内容,并在多家医疗机构的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主要代表性文章发表在年Neuro-Op/Uhrdmology、年JournalofClinicaLNeuroscience、年J,Neuro-Ophthalmology和JNeurologicalSci以及至年的中华系列杂志。
三、不同年龄组视神经炎的病因构成
此研究的完医院眼科。完成人:魏世辉等。
对儿童期、青壮年期、中老年期发病的视神经炎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年龄视神经炎的发病原因存在明显差异。青壮年组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的发病率最高,达到44.44%,儿童组视神经脊髓炎的发病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
感染相关性视神经炎在儿童组和中老年组发病比例较高,但感染原因不同,儿童组的主要感染来源为病毒感染、鼻窦炎和疫苗接种,而中老年组以神经梅毒常见,在老年患者中,还需要与肿瘤综合征进行鉴别诊断。本研究结果在不同年龄视神经炎患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主要代表性文章发表在年EyeSci。
四、以眼部症状为首发表现的颅内压增高临床研究
此研究的完成单位为首都医科医院神经内科。完成人:张晓君等。
颅内压增高由于日艮部症状较为多见且突出,故一直以来为神经眼科常见疾病。医院神经内科经过多年研究,总结了颅内压增高的临床特点、与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关系及影像学表现,初步形成以下主要创新性研究成果:
(1)特发性颅内压增高是以视乳头水肿为特征的颅内高压患者最常见的病因,多为育龄超重女性,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视功能损伤;静脉窦血栓形成是其第二常见病因,其中以孤立性侧窦血栓形成较为多见;此外,应与包括部分恶性病变在内的少见病因进行鉴别诊断。
(2)以单纯性颅内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以青年男性多见,视力损伤较重,存在颅脑外伤等多种诱发因素。多数患者为孤立性侧寞血栓形成,而横窦和乙状窦狭窄是MRI检查最常见的表现。主要代表性文章发表在年《中国卒中杂志》和年《中华神经科杂志》。
五、颈动脉狭窄所致低灌注视网膜病变研究
此研究的完医院眼科。完成人:魏世辉等。
继发于低灌注视网膜病变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临床虽然少见,但病情严重,治疗处理复杂。本研究重点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