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视神经麻痹 > 神经麻痹症状 > 名老中医肖国士教授治疗眼底出血临床验案
名老中医肖国士教授治疗眼底出血临床验案
案1李某,女,68岁。
初诊:20天前视力突降,医院眼科检诊,经20余天的治疗,效果不明显。就诊时右眼视力眼前指数,左眼视力0.4。眼外观正常,晶体轻度混浊,右眼底动脉变细,静脉充盈,黄斑及颞上部有散在性片状出血,后极部网膜有少许黄白色渗出,左眼底动脉变细,亦见视网膜出血。脉细涩。舌边尖有瘀点,。诊断为双眼眼底出血。
辨证:血行不畅,溢出络外。
治法:止血化瘀,活血通脉。
主方:止血化瘀汤加减。
处方:茅根30g,益母草、仙鹤草各15g,茜草根、槐实各12g,花蕊石、三七各6g,血竭3g。每天1剂,水煎,分3次服。2周为l个疗程。
复诊:服药2个疗程后,视力右眼0.2.左眼0.5,眼底出血大部分吸收,效不更方,守方再服1个疗程,眼底出血基本吸收。改用滋阴补肝肾法治本善后,方选杞菊地黄丸合二至丸加丹参、三七治之。连服1个月,眼底出血完全吸收,双眼视力恢复到1.0。随访1年,疗效巩固。
按语:眼底出血,审其病因,主要是眼内动脉硬化,血管壁增厚,血流不畅,溢出脉外,同时与年老体弱,眼内组织退行性变,使血管脆性增加有关,在眼科血证中,眼底出血占重要地位,因它具有吸收缓慢,并发症多,致盲率高的病理特点。一旦发生应尽快把血止住。血止后应改用滋养明目的药物,以促其病灶的吸收和视功能的恢复。方中以三七、花蕊石、血竭止血化瘀为君;以茅根、茜草根、仙鹤草凉血止血为臣,以益母草行血去瘀为佐,以槐实止血清肝为使。本方以止血化瘀著称,应用广泛,能使眼内外出血,迅速控制和吸收,故名止血化瘀汤。
案2鲁某,男,58岁。
初诊:左眼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已5个月。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视力:右0.8,左眼0.01。双眼外观正常,眼底:右眼动脉弯细,血管壁反光增强,呈铜丝状,黄斑小动脉呈螺旋形。左眼黄斑有团状出血斑,色暗红,伴有斑块状灰白色的机化物,乳头下方有密集的点片状灰白色渗出物。颞下动脉远端分枝旁可见条状出血,色淡红。头昏眼花,腰酸盗汗。脉细数,舌质红,少苔。诊断为左眼眼底出血。
辨证:肝肾阴虚,血热妄行。
治法:滋补肝肾,清热止血。
主方:六味地黄汤加减。
处方:淮山药20g,茯苓、丹皮、女贞子、桑椹子、生地黄、焦山楂、麦冬、茜草根各15g,山茱萸10g,
复诊:服15剂后,视力右1.0左0.04,眼底出血完全吸收。继用前方加枸杞15g,五味子10g,服20剂后,视力右1.0,左0.5。头昏盗汗等症状消失。嘱服石斛夜光丸善后。
按语:方中用女贞子、桑椹子、山茱萸补肝明目;用生地黄、麦冬、白薇养阴清热;用淮山药、茯苓、焦山楂扶脾;用旱莲草、茜草根、丹皮凉血止血。后加枸杞子、五味子、石斛夜光丸善后。使左眼的视力得到满意的恢复。
案3黄某,男,21岁。
初诊:劳累后左眼突发视物不清,为时1天。现视力右0.1(矫正l.0),左指数/50cm。双外眼正常。双眼底视乳头颞侧有大块弧形萎缩斑,右眼黄斑中心凹反光存在,左眼黄斑区约有l.5PD范围的块状出血,中心凹反光消失。伴面色萎黄,倦怠乏力。脉虚弱,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诊断为左眼底黄斑出血。
辨证:脾虚失统,气不摄血。
治法:益气健脾,摄血止血。
主方:定志丸合四君子汤加味。
处方:炙黄芪、枸杞子、菟丝子、茯苓、仙鹤草各15g,党参、炒白术、石菖蒲、荆芥炭、藕节炭各l0g,远志、陈皮、三七(冲服)、炙甘草各6g。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
复诊:服7剂后,左眼黄斑出血明显吸收,视力增至0.04。上方去荆芥炭加丹参15g,茺蔚子10g,川芎6g。调服1个月,左眼黄斑出血全部吸收,视力增至0.1(矫正0.8)。
按语:方中用炙黄芪、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益气扶脾;用石菖蒲、远志、陈皮通窍调气;用枸杞子、菟丝子补肝肾明目;用荆芥炭、藕节炭、三七止血化瘀;后加丹参、茺蔚子、川芎活血通络。从而使气能摄血,血得其统,故目衄得愈。配以通窍调气、滋补肝肾、止血化瘀、活血通络之品,标本兼治,以促进眼内瘀血吸收,故视力得到恢复。
案4余某,女,77岁。
初诊:右眼视力突降,为时1月,医院治疗20多天,疗效欠佳。现视力右眼前指数,左视力0.4,眼外观正常,晶体轻度混浊,右眼底动脉变细,静脉充盈,黄斑及颞上部有散在性片状出血,后极部网膜有少许黄白色渗出,左眼底动脉变细,未见出血。脉细涩,舌边尖有瘀点。诊断为左眼眼底出血。
辨证:气滞血瘀,血溢络外。
治法:行滞化瘀,活血通脉。
主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处方:丹参、生山楂各20g,赤芍药、牛膝、郁金各15g,当归、川芎、桃仁、柴胡、枳壳、红花、川芎、鸡内金各l0g,三七粉(吞服)6g。每天1剂,水煎,分3次服。2周为l个疗程。
复诊:服药2个疗程后,视力右0.4,左眼0.5,眼底出血大部分吸收。继服前方再服1个疗程,眼底出血基本吸收。遂以前方研粉为蜜丸(每丸重9g),每次服l丸,每天2次,服1个月以巩固疗效。
按语:本案所选用的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化瘀而不伤血,疏肝解郁而不耗气的特点。配合生山楂、鸡内金,增强行滞活血之功。因药中病机,故收效满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